【古典音乐】齐夫拉《1956-1986年录音室录音全集(9)》2021[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钢琴文化乐评 |
分类: 钢琴音乐、键盘音乐 |
专辑名称:The Complete Studio Recordings 1956-1986 cd09
钢琴家:乔治斯·齐夫拉(Georges Cziffra)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
录音时间:1975、巴黎
发行公司:Erato、华纳唱片
唱片版本:德国纸盒版
唱片编号:019029672924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齐夫拉1975年在巴黎录制的,收录了他演奏的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二集。
李斯特一生游历了许多国家,深受各国不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触动,他把这些深切的感受和鲜活的印象用音符写入了他的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取名为《旅行岁月》的三部钢琴曲集。
==========
《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S160,作于1848-1854年间,根据其1835-1836年所作的钢琴曲集《旅行者札记》S156修改而成。同时在这次修改中,为了使人们不再演奏或传播修改前的作品,他于1850年从出版商哈斯林格出版社买回了《旅行者札记》S156的版权和印版,并不允许它在自己的作品总目录中出现。
这部作品共由九首曲子组成:
1、威廉·退尔教堂,C大调,4/4拍,慢板,后半段为活泼的快板。威廉·退尔是十四世纪瑞士独立运动的传说性英雄,在席勒的戏剧中为知名人物。这是李斯特参观威廉·退尔教堂的体会。他用音乐描绘了这位勇士高大的形象,铿锵的和弦犹如纪念碑一般挺拔、壮丽,隐隐地还可以听见山峦间回响着的号角和激奋向前的奔腾的音型,最后以悲壮的颂歌结束。在这首曲子的乐谱上,写着一句格言:One
for all,All for
one。李斯特从这里感受到了人类英雄的伟大使命。他始终对英雄人物抱有无限的崇敬,因此他一生中不仅有许多以英雄为主题的作品,而且他也在音乐中塑造了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英雄形象。
2、瓦伦城之湖,降A大调,3/8拍,平静的行板。左手部分是涟漪般的音型,右手在高音区吟唱流畅舒展的旋律,明亮纯净的音响有如湖面水波闪烁的光影,安详而令人陶醉。李斯特在乐曲标题下引用了拜伦的诗句:你这鲜艳明丽的湖啊,与荒寂的天地一道,用无声的语言向我宣召:为了纯洁无暇的春天,抛离大地上的一切忧愁和烦恼。玛丽则在她的自传体小说里回忆道:“在瓦伦城湖边,我们坐了许久。弗朗兹(李斯特)在这儿为我写下了带有忧郁色彩的和声,湖水叹息似的音响和船桨的节奏韵律。听到这些,没有一次我不是泪水盈眶的。”这首作品的确有一种带人超凡脱俗的力量,尽管它始终是安详的。
3、田园,E大调,12/8拍,活泼地。二段体形式,单纯而朴实。带有舞蹈性,轻快明朗,使人联想到古老的田园牧笛和舞蹈场面,这是牧人和仙女的游戏。
4、在泉水边,降A大调,12/8拍,优雅的小快板。是由主题装饰而成的自由变奏曲。其中引用了席勒的诗句:年轻的自然之神,在清凉的潺潺细语中,开始它的戏耍。李斯特用活泼的音型模仿泉水的喷涌,在晶莹剔透的音响中,仿佛看到太阳底下闪烁着光芒的飞溅的水珠。
5、暴风雨,c小调,2/2拍,甚快板。取自拜伦的杰作《夏尔德·哈洛尔德巡礼》第三集中对瑞士狂风暴雨描写的意境。
6、奥伯曼山谷,e小调,4/4拍,甚慢板。《奥伯曼》是塞纳库尔创作的书信体作品,记录了无神论兼禁欲主义者的作者二十年的内心世界,曾与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起挑起19世纪前半叶欧洲的自杀风潮。这首小曲描述奥伯曼内心“我盼望什么?我是什么人?在自然里能寻找到什么?”李斯特在乐谱上引录了塞纳库尔的一大段文字:“巨大无边的自然意识,无处不在。它淹没一切,不可穿越。全人类的痛苦、冷漠、超群的智慧、耽于声色的自弃,所有的欲望和深深的烦恼,这一切由人的心灵所承受的,我都已经感觉到了,都承受过了,就在那值得纪念的夜晚。我迈着满是噩兆的步法走向衰弱的年龄;我已经吞下了我生命中整整的十年。”李斯特在这首漫长的作品中,准备地把握了这段文字的意境。它是暗淡的、阴沉的。但是,乐曲最后是以乐观明朗的情绪结束的。李斯特天性中有这种乐观,他始终自认为是一个能够战胜困难、能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强者。他在爱情、大自然、艺术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他所受到的挫折。对他来说,塞纳库尔的深重苦难毕竟还是遥远的,或者只是一种艺术。
7、牧歌,降A大调,4/4拍,稍快的小快板。灵感来自瑞士山间《牧牛之歌》的情绪。
8、乡愁,e小调,4/4拍,慢板。这首作品宛如前面第六首《奥伯曼山谷》的插曲,表现奥伯曼在巴黎对田园生活的乡愁,他曾对朋友们说:“我唯一死而无憾的葬身之地是阿尔卑斯山。”
9、日内瓦的钟声,B大调,6/8拍,很快的小快板。这是李斯特题献给他的女儿布兰迪的一首小品。1835年12月18日,玛丽在美丽的日内瓦为李斯特生下一个女儿。生平第一次当父亲的李斯特,在平静的湖面荡漾的祈祷的钟声中,为女儿布兰迪的幸福而祷告。拜伦的诗句被题写在乐谱上:我活着,但这不是我自己,我是环绕着我的,一切之中的一部分。这首作品是夜曲风格,总体是安详而宁静的,伴有类似钟声的音响,在中段有一个很强烈的高潮。可以体会到,李斯特对女儿出生这件事很有感触,一种对造物主的感恩之情与起到的意味盎然于优美的歌唱性旋律之中。
==========
《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游记,S161,作于1837-1849年,另有补遗《威尼斯与拿波里》S162三首作品,作于1859年。其中大多数作品来源于李斯特的第一次意大利之行(1837-1839)。和第一集《瑞士游记》S160相比,第二集作品比较重视音乐本身,而较少描绘外在情景。李斯特的这些小曲生动地记录下了他的生活和思想历程,田园场景被古老的文化遗迹、以及它们引起的周围环境和气氛的变化所代替。
这部作品共由七首曲子组成:
1、婚礼,E大调,6/4拍,行板,作于1838-1839年间。描写对米兰的布雷拉教堂中拉斐尔的壁画名作《婚礼》的印象。画面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和约瑟夫订婚的场景,气氛纯朴安详。李斯特的音乐基调也是安详的,一个宛如钟声的五声音阶动机贯穿全曲,它营造了庄严圣洁的气氛。音乐的织体和旋律都很单纯,没有炫技成分,但是通过和声色彩,以及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形成了情绪的起伏。这首作品在某些地方会令人联想到德彪西的音响。
2、沉思者,升c小调,4/4拍,慢板,作于1838-1839年间。灵感来自佛罗伦萨圣劳伦佐教堂内,由米开朗基罗刻在梅迪契家族墓碑上的“黎明”与“黄昏”两座沉思者雕像。李斯特被它们沉静的力量深深打动。它们仿佛是在思考永恒的宇宙和时间,在追忆过去,冥想未来。完全静止的身体形态蕴藏着深刻的悲哀。他还摘引了米开朗基罗的十四行诗《夜的话语》:“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最大的快乐。因此,请不要惊醒我,啊,话语轻些吧!”其中的音乐带有沉思、忧郁的意味,其中的半音和声预示了20年后瓦格纳的《特利斯坦》的和声手法。在这首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以往作品中的浪漫的情绪高潮,它始终沉静,最后悄悄然结束。李斯特自己非常看重这部作品,后来又把它加以扩展,于1863年写成了管弦乐曲《夜》,也就是《三首葬礼进行曲》的第二首,编号S112。
3、罗沙小调,A大调,4/4拍,英勇的行板,作于1849年。这是一首明快的小曲,乐观明朗,并带有一种幽默感。旋律没有做太华丽的装饰,音乐听上去很纯朴,在整部作品中它宛如一首短小的间奏曲。作品表现的意大利诗人,画家罗沙在法国流亡期间创作的短诗,李斯特将其摘引在乐谱上:“我常常漂泊四方,但是我的感受却永远不变:爱情的火焰象以往一样燃烧,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4、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47号,和以下的两首作品构成了本曲集的中心。灵感均源于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原本是为声乐和钢琴而作的艺术歌曲,但在第一稿中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第一稿编号S158于1846年出版。第二稿约在1850年修订完成后收录到这部曲集中。这三首作品都是以爱情为主题,非常抒情,极富美感。这首作品为降D大调,3/2拍,始终保持着稍快而多愁善感的,原诗大意为:“到我去世仍一直爱我的你,当你的芳名从我的嘴里迸发出来时,在对我来说是属于我的一切的你的名字上,请赐予惠赠。你的芳名永不磨灭,我的思念也将永恒不逝。”原本是为男高音而作的旋律,现在由钢琴柔和地奏出,伴奏部分的织体仿佛即兴弹奏似的自由洒脱,令人联想到肖邦的夜曲。
专辑曲目:
01.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1 La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0:05:02.21]
02.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2 Au lac de
Wallenstadt [0:02:37.10]
03.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3
Pastorale [0:01:43.39]
04.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4 Au bord d'une
source [0:03:41.28]
05.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5
Orage [0:04:11.57]
06.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6 Vallee
d'Obermann [0:12:21.62]
07.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7
Eglogue [0:03:22.43]
08.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8 Le mal du
pays [0:04:44.06]
09. Liszt / Premiere annee: Suisse S160 No.9 Les cloches de
Geneve [0:06:36.24]
10. Liszt / Deuxieme annee: Italie S161 No.1
Sposalizio [0:07:41.28]
11. Liszt / Deuxieme annee: Italie S161 No.2 Il
penseroso [0:03:34.66]
12. Liszt / Deuxieme annee: Italie S161 No.3 Canzonetta del
Salvator Rosa
[0:03:06.52]
13. Liszt / Deuxieme annee: Italie S161 No.4 Sonetto 47 del
Petrarca [0:05:18.00]
14. Liszt / Deuxieme annee: Italie S161 No.5 Sonetto 104 del
Petrarca [0:05:44.34]
15. Liszt / Deuxieme annee: Italie S161 No.6 Sonetto 123 del
Petrarca [0:06: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