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陈锐《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1997[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小提琴文化乐评 |
分类: 西洋弦乐(小提琴大提琴吉他) |
专辑名称:Mozart - No.3 & 4 Violin Concertos、No.22 Violin
Sonata
演奏家:陈锐
协奏乐团:石荷州音乐节管弦乐团
指挥、钢琴:Christoph Eschenbach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小提琴
发行时间:2013
发行公司:Sony Classics
唱片版本:上海音像引进版
唱片编号:445045
626386
专辑介绍:
这是华裔小提琴家陈锐首次录制整张莫扎特作品专辑,由传奇指挥艾申巴赫,在不遗余力挥棒石荷州音乐节管弦乐团的同时,更亲自演奏奏明曲中的钢琴部分。由伯恩斯坦建立于1987年的石荷州音乐节管弦乐团每年聚首在德国北部,以年轻音乐家们的演奏庆祝音乐盛事。除了常规的演奏录制以外,陈锐此次还担任协奏曲华彩乐段的作曲。美国《华盛顿邮报》评价:陈锐的演奏使得音乐之中的颗粒感闪烁着人性之光。
专辑还引进了高级时尚品牌阿玛尼的打造——封面上陈锐与艾申巴赫的造型及专辑内页拍摄均为阿玛尼时装提供,更由意大利版Vogue御用摄影师Julian
Hargreaves拍摄。去年,陈锐与阿玛尼品牌创始人乔治·阿玛尼在米兰时装周中相会,并且陈锐还为这位时尚大师表演了一段独特的演奏。
以上介绍象卖唱片广告,下面是本喵的亲笔听感,写得不好请多提意见。(当然觉得还行就给点谷粒啦^_^)
莫扎特G大调第三号和D大调第四号小提琴协奏曲都是他19岁时创作的,极流畅优美华丽的旋律和莫扎特与生俱来的童真、无限的灵感都在这两首小提琴杰作上表露无遗。这也特别考验演奏家在音色的纯净度和诠释的流畅度方面的造诣。陈锐的演奏返璞归真,宛如大锅烹小鲜,既有激情又极其精细考究,达到完美的境界。而艾申巴赫也善于配合陈锐的风格,使乐团始终与独奏保持良好的互动。
录音方面虽然不能说达到天碟的级别,但也十分出色,整个乐团和独奏小提琴的音色都非常真实,定位精确不混乱,唯一感觉平衡稍有缺憾,不知是不是录音师想强调某些乐句,做过头了点。总之,索尼古典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最后的D大调第22号奏鸣曲也非常出色,很难想象一位华裔的演奏家和一位德国音乐家、一老一少,年龄、文化、经历差别巨大,但能配合如此默契,只能说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是一致的。
============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216,作于1775年9月12日。此曲受法国小提琴音乐影响,第二乐章慢板来自加瓦尼亚斯与亚力山大·格南的法国色彩的影响。这部协奏曲和《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莫扎特最美丽的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以强弱对比的方式,奏莫扎特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牧羊人之毛》(Il Re
Pastore,
K208)第一幕第二首中咏叹调改编的第一主题,经过部后,在第一小提琴引导下,双簧管与圆号以主调弱奏第几主题。主奏小提琴在双簧管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后,主奏小提琴再重复。发展部由全合奏始,出现小调色彩后,主奏乐器加入,乐队中的小提琴与主奏小提琴形成美妙的对比,转调进展后,主奏小提琴奏新的旋律,在延长音上打住后,双簧管奏呈示部中用过的音型。再现部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以原塑复现,双簧管与圆号弱奏第二主题,二声部小提琴伴奏,主奏小提琴继承。乐队合奏带向华彩,结尾部使用了乐章开头第一主题之后的经过句而结束。
第二乐章,慢板,D大调,这个乐章长笛代替双簧管,先由第一小提琴奏主题,支持这个主题的是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三连音,以及低音部弦乐拨奏。主奏小提琴反复主题后给予变奏,长笛与第一小提琴奏属调的副主题,主奏小提琴继承,再由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重复一次。发展部为主奏小提琴处理主要主题,为极美的部分,再现部第二主题回到主调,从延长音引出华彩,终结部使用了结束呈示部时用的音型,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准备要奏第一主题的方式结束。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G大调。先由弦乐五声部表现主题,后半部加入双簧管与圆号,反复后,演奏快速音群,第一小提琴奏活泼的曲调与管弦乐追逐,然后主奏小提琴才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有几分悲情的副主题。主要主题回到主奏小提琴上后,主奏小提琴又奏副主题,在细碎音符为中心的快速音群后,再现副主题,然后又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主要主题。此时转为行板,g小调,以主奏乐器为中心,弦乐伴奏,管乐器在后半部介入,以长音符润饰。接着是小快板,G大调,民歌调,仍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小快板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后半部变成三连音拨奏的分解和弦,双簧管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双簧管奏主题,主奏小提琴再以三连音分解和弦伴奏。小快板主题因接近斯特拉斯堡古老曲调,有人称此协奏曲为“斯特拉斯堡协奏曲”。这一乐章最后回到开头的快板,G大调,表现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的追逐,最后在双簧管与圆号的音响下平静地结束。
===========
《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作于1775年10月,据说莫扎特创作此曲时,曾以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范本。因此曲第一乐章开头主题含军队进行曲节奏,故此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又因莫扎特在给其父的信中提及他演奏自己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有人推测《斯特拉斯堡协奏曲》为第三号,这部则是第四号。
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军队进行曲节奏主题,经过句后,小提琴弱奏奏出第二主题。双簧管重复后,又经经过句,主奏小提琴重复开头主题后,进入快速音群,然后在中提琴伴奏下,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发展部由全合奏的呈示部支持局面,在第二主题后,主奏乐器根据经过句使用过的音型在高音域奏快速音群,然后再奏华丽的快速音群。再现部经过句音型,在华丽的快速音群进行中,第二题由主奏小提琴以主调表现,经过句的快速音群又灿烂地发展,终结部使用了曾引出前奏的尾奏音型,最后以激烈的音响而告结束。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为中心的全合奏,柔和地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这个主题,与第一小提琴相叠三度作音阶化下行。弦乐伴奏后,主奏小提琴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二段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之三度相叠。副主题也用主调表现,主奏小提琴奏第一段音型,双簧管模仿,然后全合奏,以延长音告一段落后进入华彩。终结部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重现第一段主奏出现前的音型,最后以主要主题后半部音型结束。
第三乐章,回旋曲,优雅的行板,D大调。先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回旋主题,经乐队合奏后,主奏小提琴与小提琴群低音弦乐构成对话,转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转优雅的行板,再转不太快的快板,再转优雅的行板,如此反复。其中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对话并构成三度重叠,双簧管和圆号又三度相叠。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快板的第二题开始,再重现第一主题,双簧管反复,主奏小提琴强调节奏润色后,这个主题后半部音型由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表现而平静地结束。
专辑曲目:
01. Violin Concerto No.3 in G major K.216 - I.
Allegro [0:09:51.45]
02. - II. Adagio
[0:09:59.01]
03. - III. Rondeau. Allegro - Andante - Allegretto - Tempo
I [0:07:00.39]
04. Violin Concerto No.4 in D major K.218 - I.
Allegro [0:09:03.31]
05. - II. Andante cantabile
[0:07:22.32]
06. - III. Rondeau. Andante grazios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07:38.11]
07. Violin Sonata No.22 in A major K.305 - I. Allegro di
molto [0:05:12.54]
08. - II. Tema. Andante grazioso - Variations I-V - Variation
VI. Allegro [0:11: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