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卡尔·舒里希特《1950-1966年录音选辑17》2004[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文化乐评 |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
专辑名称:Carl Schuricht Collection cd17
演奏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60.9.14-15(舒曼作品115)、1961.3.10(门德尔松作品27)、1954.9.21(舒曼作品52)、1955.1.4(门德尔松作品26)、1954.1.26(门德尔松作品21)
发行公司:Hanssler Classic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62638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尔·舒里希特1950-1966年录音选辑的第十七张唱片。卡尔·舒里希特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舒曼《曼弗雷德》序曲、《序曲、谐谑曲和终曲》、门德尔松《赫布里底山洞》音乐会序曲、《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序曲、《仲夏夜之梦》序曲。
====================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作品115。此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开始时,全乐队奏出三个强有力的切分和弦,给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段引子的主题描写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说绝望的神伤。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体现出曼弗雷德激动、热情、苦恼、绝望等各种情绪和内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表现出主人公温柔的一面,在情绪上不同于第一主题,但仍然笼罩着阴暗、忧郁的迷雾。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这部序曲中有着真正的交响式发展,他愤世嫉俗的神态、慌乱不安的忧郁情绪、怀念恋人的忧愁、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都以磅礴的气势体现出来。曼弗雷德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竭力寻求的"忘怀"始终无法觅得,他在诗剧结束时终于平静地死去。经过序曲的引子主题再现,全曲结束。
===================
舒曼《序曲、谐谑曲和终曲》作品52,草稿完成于1841年,改订于1845年。序曲为稍快的行板,E小调,以开头的小提琴动机与低音乐器动机为主要材料,经一再转调,进入快板,E大调主部,奏鸣曲式。先由小提琴奏充满活力的第一主题,确保后经经过部,再由小提琴呈示A大调对位处理序奏动机而形成的第二主题,小结尾采用序奏的另一动机。发展部极短,将第一主题和序奏第二个主题作简单处理,木管以E大调呈现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转稍快速度,第一主题再现后,以第二主题E大调结束。谐谑曲为活泼地,E大调,三段体。以开头的小提琴主题产生两种新的律动,中间部转为降D大调,第三段回顾谐谑曲部后,转为降D大调回想中间部,然后续接结尾。终曲为活泼的很快的快板,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含附点节奏,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其它乐器模仿,第二主题也由小提琴呈示,其它乐器模仿,小结尾中出现木管上行乐句。显示部有反复记号。发展部穿插第一主题动机,达高潮后,引入小结尾材料,进入再现部,按原型而进入结尾。
===================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音乐会序曲,作品21。此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他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
===================
门德尔松《赫布里底山洞》音乐会序曲,作品26,是一部与海有关的作品。门德尔松在1829年间到苏格兰旅行,并游览这个位于赫布里底群岛之中的这个洞穴,从而构思了这部作品。门德尔松的序曲毋宁说是交响音画,10分钟长度的乐章全景式地描绘了赫布里底群岛的绰约风貌,北方群岛的旖旎风光撒落在绿水的倒影上,音乐摹仿的海风呼啸,惊涛拍岸,历历在目。《芬格尔山洞》序曲为中庸的快板,b小调。代表波浪荡漾的第一主题先以弱低音出现,然后扩大,刻画了浪花奔涌着撞击在断岩峭壁上的情景:接着第二主题高潮迭起,优美而无拘无束,这是作曲家对这一自然美景的讴歌:音乐继续进行和发展着,那绵延不绝的旋律似一浪推一浪的浪花、又似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涨潮了!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掀起了滔天巨浪,海浪撞击在一起击碎成无数的浪花——呈示部的末尾为我们展示了这一无比壮观的奇景。
在展开部中,音乐又恢复了序曲开始时的情景——浪花重又发出了均匀的拍打声。不久,海浪再次翻腾而来,从这里我们听到了英雄的传说故事的回响,看到了一往无前的咆哮的风暴:再现部中,音乐在依次历经了宁静的心绪和昂扬的热情之后,再次恢复了平静。
此曲是门德尔松最优秀的作品,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的作品中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他的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因之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听过这首序曲后,称门德尔松为“一流的风景画家”。勃拉姆斯也赞赏备至,感叹道:“如果我能写出像门德尔松这样的序曲,我愿意用我的全部作品与之相抵”。
===================
门德尔松《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序曲,作品27。与贝多芬的同名作品一样,其意境来自歌德的同名诗。这首序曲作于1828年,修订于1834年,1835年由门德尔松自己指挥莱西比格万特豪斯乐团首演。其中“平静的海”部分为慢板,D大调,沉静而又幻想风格。“幸福的航行”部分为活泼的快板,D大调,在渐强的导入部后,以弱奏快速表达第一主题。进入强奏后,又再次以弱奏表现轻快地第二主题。发展部、再现部后,是庄严地快板、华丽的终结部。
专辑曲目:
01. Schumann / Manfred Overture Op.115
02. Mendelssohn / Overture 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
Op.27
03. Schumann / Overture Scherzo and Finale Op.52 - Overture.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04. Schumann / Overture Scherzo and Finale Op.52 - Scherzo.
Vivo
05. Schumann / Overture Scherzo and Finale Op.52 - Finale.
Allegro molto vivace
06. Mendelssohn / Concert Overture Die Hebriden Op.26
07. Mendelssohn / Concert Overture Ein Sommernachtstraum Op.21
- Allegro di molto
08. Mendelssohn / Concert Overture Ein Sommernachtstraum Op.21
- No.7 Noturno
09. Mendelssohn / Concert Overture Ein Sommernachtstraum Op.21
- No.1 Scher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