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音乐】索尔蒂、卡拉扬、盖斯特《神圣音乐的杰作》3CD.2000[FLAC+CUE/整轨]

(2022-08-06 22:11:19)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宗教音乐

文化

乐评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专辑名称:I Capolavori della Musica Sacra
演奏乐团:雷恩管弦乐队、英国室内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合唱团:剑桥圣约翰学院合唱团
指挥:George Guest、George Malcolm、Sir Georg Solti、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宗教音乐
发行时间:2000
发行公司:Gruppo Editoriale
唱片版本:意大利版
唱片编号:465 245-2

【古典音乐】索尔蒂、卡拉扬、盖斯特《神圣音乐的杰作》3CD.2000[FLAC+CUE/整轨]

I.Capolavori.della.Musica.Sacra.cd1.zip                626386



(各位朋友,因近期博客平台不断“维护”,无奈只能将小喵的博文逐步移至美篇平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small_cat的美篇号:460461739)

专辑介绍:
这套3CD合辑收录了几部著名的宗教作品:一、乔治·盖斯特指挥剑桥圣约翰学院合唱团、雷恩管弦乐队,演奏维瓦尔第《荣耀经》作品588、589;二、乔治·马尔科姆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演奏维瓦尔第《d小调吉他与中提琴协奏曲》作品540;三、索尔蒂爵士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c小调大弥撒》;四、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海顿神剧《创世纪》。

===================
维瓦尔第的两部《荣耀经》是宗教音乐中的极品,人声的甜美所表达的精神和谐达到巅峰。特别是RV589,即使在圣乐中,维瓦尔第也无法遏制他那喷薄而出的喜悦和快乐,乐曲一开始,人声和着乐音如井喷一样勃发而出,那么不可阻挡,那么压抑不住的狂喜。这一定是得道之后的狂喜,能亲历这种欢喜真是人生的圣事。而我们通过维瓦尔第的音乐做到了。这一定是如佛经所说的“有大喜盈身”的那种喜悦,兼据精神之喜和肉体之喜,一切真正的快乐肯定是这“两喜”同时到来,并在瞬间之内溢满全身。听音乐会得喜悦,在这里会有深切的感受;不是亲身经历,其他人很难相信,要真正地浸润其中,而且假以时日,一些奇异的变化自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如能按此躬行,必能体验这种快乐;如我所言,句句是实。而且,那开头的乐句,就像一伙儿拿着锄头的人突然找到了一片灵泉那样的欢喜,于是他们把它们刨出来,持续不断地刨它们出来,于是有持续不断的快乐在吟唱。

有记载说,维瓦尔第作为神父从来不作弥撒,而是躲在旁边的一个小屋里把突然闪现在他头脑中的灵感记录下来。这部作品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大约作于1715年,为他的“女子乐队”而作。第三段Laudamus te是两个女高音的二重唱,女声之甘美清淳让你只有赞叹;第六段Domine Fili unigenite起始部分是双簧管的一段独奏,其间充满了人性的温暖,让人想到巴赫康塔塔的风格,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巴赫与维瓦尔第的渊源了。维瓦尔第在两个方面应该在音乐史上大书特书,其一是其作品中的欢乐倾向是莫扎特音乐的先导,另一方面是巴赫作品也深受其风格的影响。我们看到,音乐史上的两大作曲家全都在他不朽的影响之列。

===================
莫扎特《c小调大弥撒》KV427,其实并没有完成,或是莫札特根本已经觉得这部作品在其心中已经完成了。光就其完成部分,便有人将之与巴赫《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包括:垂怜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截止到通过圣灵Et incarnates est)、圣哉经(Sanctus)、祝福歌(Benedictus)。信经Credo中缺少结尾和羔羊经(Agnus Dei/Dona nobis pacem),也就是说在作品后半部只有很少的内容等等。 

这部弥撒的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沉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分,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c小调弥撒》的情感,已绝对不是欢快性质,也与他十岁那年创作的kyrie相距何其之遥。但到了《信经》,三次轮回的快板,把对上帝的信心表达的又是何其明确。因此这部弥撒很显然已完全不是敷衍着主教的要求,而是个人的真实信仰告白了。他要说的不是伪善的宗教,而是能真真实实安慰他短暂又痛苦的尘世生命的信仰。这种告白,绝对不是要求规格与形式的萨尔兹堡所能接受。

垂怜经Kyrie(中速的舒缓节奏),弦乐器使音乐增添了神秘感并让人们全神贯注于其中:两个既联系又分开的音调,开始时是重音,而后慢慢减缓(这一形式接近于巴罗克式的风格),音乐如同浪花一样,一浪接一浪的袭来。迎神队伍的前端就像是一个起点,伴随着《Kyrie eleison》的上升琶音,还有合唱团高亢的歌声和铜管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以庄重的C小调形式表现出来。

荣耀经Gloria(轻快和富有生命力的节奏),在低沉庄严的《垂怜经》过后,《荣耀经》把所有合唱团的歌声和管弦乐的乐曲全部表现出来了。铜管乐队开始演奏,伴随着雄纠纠的节奏:对基督耶稣的赞歌声回荡在以C大调形式演唱的清脆歌声和铜管乐器的演奏声中!在赋予人性“和平属于”(vEt in terra pax)与富裕温情“他所垂恩的人”《home in bus bonae voluntatis 》的歌声中,逐渐地减缓双簧管的演奏等等。

我们歌颂你 Laudamus te(轻快开朗的节奏),在生动的连奏音乐中莫扎特表达出英勇和华丽的伟大旋律,——这种模式与最优秀的传统样式重新建立了起来;圣婴的赞歌应该被《virtus》词语的本义来点缀。

我们感激你Gratias agimus tibi(舒缓节奏),真实的史诗般作品,在我们感激你(Gratia)的乐章中似乎出现了我们不知道的无意识被武装起来的团体,他们的处境是何等的不幸和令人忧虑。这一团体的行为多亏耶稣基督的无限荣耀的感召,即使这一行为是多么的庄严和盛大,也隐藏不了人间的所有不幸,以及上帝因具有痛苦的面孔为荣。

主和上帝Domine Deus(中速的轻快节奏),女高音二重唱一遍又一遍地赞颂着上帝和耶稣,歌声首先在相似的音区里交替,然后进行相互交织,为的是体现父亲和儿子的同体性。对位法演奏的运用是令人赞赏的:在弥撒三重、四重的主要部分进行反复处理,声线交叉等等。我们可以在这其中发现巴赫和维瓦尔第的风格。

除免世罪者Qui tollis(最缓慢的节奏),在时代背景下朝圣者队伍出现,悲叹的双重合唱队在前进。及其不平坦的,双重加附点的固定音型,由G小调的低音部抬起,伴随着半音的下降——表达出人类悲惨的命运。我们所有的作品中有一部惊骇之作,也就是莫扎特的《picturalement》,与近来最权威的评判相符合。

因为唯有你Quoniam to(轻快的节奏),根据无法阻挡的逻辑的发展,莫扎特达到了三符号体系因为唯有你(Quoniam to),这次在女高音二重唱主和上帝(Domine Deus)前增添男高音独唱的尖锐声音。给弦乐器增加了双重的双簧管和巴松管的簧。莫扎特模仿严谨的巴赫风格,使其重新与巴罗克风格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例如:女高音二重唱。莫扎特就像把精巧的艺术品放在准备好的珠宝盒里一样,再现三重唱于不朽的荣耀经中心部分,以及耶稣基督《revelation》中。

耶稣基督Jesu Christe(舒缓的节奏),缓慢的庄重风格用于表达救世主耶稣的庄严形象,合唱团与管弦乐队高唱圣人耶稣基督的名字,在仿古风格的拱顶下,不仅展现了雕塑艺术的技巧——还展示了浓厚的、平稳的和弦,以合唱的形式缓慢表达——就像树立光荣的救世主的旗帜。音乐响起,人们跪在耶稣前面,眼睛紧锁朝向天空:莫扎特是最有才华的音乐家,因为在历史上这是唯一一次对弥撒进行的革新,他揭掉了圣人的神秘面纱,抛开了所有音乐和宗教的背景,为赋格曲圣洁之灵(cum Sancto Spirtu)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圣洁之灵cum Sancto Spirtu,以长远价值的主题为目标,朴实严谨的低音部为基础,耸立起难以攻陷的圣灵城堡。相反地,用比较华丽的手法来展现《敬奉上帝圣父(in Gloria Dei patris)》。用紧张和不和谐来表现这惊人的音乐才子的赋格曲,莫扎特超越了所有流派的手法,同时把仅属于他自己的巨作奉献与世人。

信经Credo,双重不断反复的固定音型映衬处弦乐器和管乐器之间的声部和音色,就像真正红十字军的信仰一样,信经(Credo)在莫扎特的构想中诞生。同音异义的合唱团在管乐器的伴奏下以五个声部有节拍地演唱《我们信仰唯一的上帝(Credo in unum Deum)》,似乎在空中回荡,就像布尔萨鼓一样回响,小提琴的节奏演绎出固执的信仰。在转调之前《他创造了一切天和地(factorem caeli et terrae)》。

通过圣灵Et incarnates est,如果把《莫扎特作品》分列开,此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个在圣诞节时演奏的未完成的大弥撒曲:填补了那不勒斯主义或超越信仰的内容,这一影响是重要的!

在信经(Credo)的第一部分开始前,祝福被召唤——近乎强烈——圣婴肉体的降临,如同化身的降临,又神秘的被带走。在同一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中,类似的特殊作曲手法的使用是令人震撼的:乐器演奏出来了上升音阶和协奏性的声部(双簧管、长笛、小提琴、大提琴在L’Enlevement中用于演奏:双簧管、长笛、巴松管用于在la Mess中演奏。)是教堂的音乐对歌剧干涉还是歌剧干涉了教堂里的音乐,等等。

圣哉经Sanctus(最舒缓的节奏),莫扎特从未利用如此多的声部和乐器来演奏一部圣哉经,(其中包括8个音部的双重合唱,木制的乐器、铜制的乐器、定音鼓、弦乐器和管风琴),再加上乐队奢华的统一乐器,演奏的优美音调和明快的节奏(八分音符、切分法、舞台音符、颤音发声、双重奏、音乐加强等)。音乐的三拍体系在三个时间段分别出现:合唱团用三次起伏音乐传递对神呼唤的回音,先是长号演奏而后响起号角,发出的声音就像爆发的闪电用以传播回声,教外人士的回声就像吹拂大地的风。不久中速轻快的音乐响起——祝福经——赋格曲圣枝主日赞美歌。关于主题(乐曲开始处的)不完全小节里面配合合唱团低音的八分音符力度(它表现了弗里曼·巴赫(Friedemann Bach)的管风琴赋格曲主题),表现出愉快的、勇敢的、精巧的雕琢;另一方面关于《in excelsis》中紧凑的双八分音符,此音符以第一合唱团男高音表露出来。圣歌比教理神学更使人充满欢乐,这一赋格曲在关于严谨方面的确稍逊于荣耀经(Gloria)中的以圣洁之灵(《Cum Sancto Spiritu》)。开始的时候,这两个合唱团是有明显区别的,在jubilus双合唱的最后结尾处稍微融合。Hosanna是快乐真实的抒发,莫扎特赋予了严密的圣事精神。

祝福歌Benedictus(轻快自在的节奏),在双簧管、巴松管和号的演奏中重新发现全音符和弦乐器的低音,以小调展开四重奏独唱作为开始。不久突然转为大调,弦乐器以震音方式与相继响起的管乐器一起演奏,迎接这突如其来的第二个动机,这第二个动机是基于上升的琶音和下降的C大调低音。乐章的再度响起是由另外的三个独唱者用和谐或不和谐音反复重复,这一重复创作出渐强的音乐效果,从而解决了以主之名(qui venit)的音调手法。最后管弦乐队像在序曲中演奏一样,又一次演奏出双重八音符,不久双重合唱团在最后一部分演唱起比较欢快和宏大的赋格曲——主日赞美歌。尽管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c小调大弥撒在此停下来,但却没有给人中断的感觉,也没有让我们停留在一个不稳定的位置。

莫扎特实际上完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综合作品:其中包含了巴赫的风格,他已经开启了从未经或勘查的管乐器与弦乐器之间的融合,同时在管弦乐平衡的范围内演奏,就像并列于最高的喜悦天空或恐怖的死亡地狱。

======================
海顿《创世纪》与亨德尔的《弥赛亚》、门德尔松的《以利亚》并称为“世界三大神剧”。

这部著名的清唱剧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艺术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之创造及其创造物。由于某些原因和海顿两次访问英国,使得英国人完全了解了这种艺术形式,使这部清唱剧在英国极受欢迎。海顿在返回维也纳之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1797—1798),此时他已六十五岁左右了。

脚本以《圣经,创世纪》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为基础。但海顿并不是直接为弥尔顿的这首宏伟诗篇谱曲的,而为之谱曲的是他的脚本作家,冯·斯维腾男爵准备的德文译本,后来又按他所写的音乐再将德文翻译成了英文。也因此,弥尔顿诗篇中的崇高之处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它的地位由《创世纪》中选出的最好句子取代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新的译本开始取代原先的版本。绝大部分唱片都是用德文演唱的。

为三位天使长——加百利(女高音)、优利尔(男高音)和拉斐尔(男低音)以及第三部分中的亚当和夏娃设计了宣叙调、独唱和重唱。天使长的声音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一起出现,都与代表天使们的合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较早的歌剧和清唱剧中,Recitativo Secco(干唱宣叙调)是一种音乐性朗诵的形式,它按照语言的音调进行,由拨弦古钢琴伴奏。作为对比,由乐队来伴奏的Recitativo Aceompagnato(伴奏式宣叙调) 有更多的旋律特点,使得它更具有表现力。

序曲,标以Largo(广板),这是“混沌的描写”。开始是全体乐队用空八度演奏的持续C音。我们已经知道,十八世纪是通过调性来确定法则和秩序的,这就是大小调体系。而海顿试图用音乐展现出创世之前的虚无,这必然把他引向模棱两可的调性及不谐和的与半音的和声。音乐从不确定的c小调开始,后移到降D调,继而进入降E大调,没有持续的单一调性。值得注意的是海顿采用了一个下行音阶的动机,在那个时代,这代表着叹息。乐队用ff的力度果断地重复C音,使序曲达到了高潮。海顿为单簧管设计了一个滑音式的快速乐句,然后长笛接着演奏这句同样的乐句,在这之前是没有先例的手法。在最后一段中包含了半音和声,它不可思议地预示了瓦格纳的和声。 

第一部分,宣叙调和合唱的歌词是《创世纪》的头几行。拉斐尔的宣叙调是从c小调开始的,在“空虚”与“黑暗”之间,短暂地出现了降E大调和降e小调,最后在降E音上结束。合唱以弱开始,c小调在“光”这一词上转变成C大调,这是个宏伟的时刻。在优利尔宣叙调的结尾处,有两个(音乐家把它们看作属七和弦和主和弦)和弦值得特别注意,它们所起的作用犹如一句话结束时末尾的句号——强调出一首宣叙调的结尾的终止,而这种作法正是十八世纪清唱剧和歌剧的特点。

继而出现的咏叹调和合唱,使得故事情节向前进一步的发展。海顿用合唱的形式来结束上帝创造的每一天,显示

优利尔的咏叹调是A大调富于旋律性的慢板,描绘出了混沌世界的终结。而阴间里恐惧惊慌魔鬼们的c小调不安的适中快板与之形成了生动而鲜明的强烈对比。上行和下行的快速半音阶勾画出魔鬼们的不安与焦躁,这种情绪贯穿了整个合唱部分。伴随着“他们一边沉落一边发出绝望的、狂怒的咒骂”一句的音乐中有半音音阶且烦乱的和声和转调。混乱过后,又重回到宁静的A大调,描绘出新世界的安宁。两种情绪都重复一次。优利尔的快板重复是简短的,最后在赞美新世界的合唱中结束了第一天。

歌词的重复是合唱音乐的特点,这一点在十八世纪尤其突出。作曲家认识到,在产生某种情绪方面,音乐要比语言的传达速度慢。因而,他们一再地重复个别的词、句子、甚至是整首诗,使音乐有时间营造出适当的气氛与情绪。而这样的重复也使听众易于听清歌词。在这个特定例子中,海顿的作法是很有意思的——他在重复“一个新创造的世界”时改变了和声。

《创世纪》的第一部分以讲述《圣经》而继续下去。而描述第三天最后事件的加百利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是人们较为喜爱的一个唱段。这首行板咏叹调是非常具有海顿旋律化风格的,四小节引子之后,我们听到了旋律。这首咏叹调的曲式结构是一种与调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结构。为歌词的前四行谱写的音乐建立起了主调,降B大调。第二段歌词是中部,在这段音乐中从有两个降号的降B大调转到有一个降号的F大调。而从“药草”一词开始扩展成了一整句华丽的乐句,像这样把一个词扩展成乐句的手法,就像重复诗句一样,是古典主义声乐风格的特点。

歌词的最后三行完成了这首A-B-A回旋曲式的咏叹调中部。为了返回主调,音乐不断地转调,使紧张性增加。返回主调后,第一段虽是重复,但有两点重要的变动,第一,有时加上装饰音而使旋律产生微妙的变化;第二,声乐旋律有所改变,因为这一次没有转调,它必须留在主调之中。

《创世纪》第一部分结尾的宣叙调与合唱是这个作品的一个高潮。优利尔的宣叙调用不带伴奏和带伴奏的叙述了第四天日月星辰的创造。接着是“上天在讲述”,这是海顿最壮丽的合唱之一,三位天使长——加百利、优利尔和拉斐尔的三重唱两次插入,与合唱形成对比。

优利尔伴奏式的行板宣叙调之前的乐队引子描绘出了日出的景象。从很弱的音响开始,旋律沿音阶一级级上升。与此同时,几乎每一小节都有新的乐器加入,直至很强的高潮出现,重复的D大调和弦清楚地表现出了世界上充满了光明之后的景象。标记了Piu adagio(更慢)的一段是用以表现月亮和星星的创造。

合唱是充满活力的C大调快板,它以饱满的声音开始,用稳定节奏的所有动力向前发展。音乐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乐队背景中的管乐与弦乐音色的对比、合唱与乐队的对比,二者相互呼应;最重要的是合唱与乐队结合的音响和三个独唱者抒情段落的对比。音乐是以对称的四小节乐句形式展开的,流畅的旋律中大部分是级进的运动,期间用以小音程的跳进使之活跃起来。

这首合唱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其中一段,四个声部一起唱出同样的歌词,但还有另一种风格与这种风格交替进行,在后一种风格的合唱中,合唱队的一个声部单独进入,然后其它声部依次进行模仿。这后一种风格以声部的交错为基础,它在这首合唱的后半部越来越多地出现。歌词不断重复用以让音乐有足够的时间造成气氛和情绪。通过渐强和渐快,达到结尾处的高潮,乐队的活跃加强了高潮感。结尾部标以Piu allegro(更快)。在最后一个乐句中,所有声部结合成密集的和弦,以庄严结束。

这部清唱剧的第二部分是从创世的第五天开始的,这一天创造出了动物。海顿对大自然的爱在这里占了支配地位,他的顽皮幽默使得对鸟和兽的描述增添了光彩。在第二部分中,合唱“光荣的工作完成了”是人们所喜爱的。在第三部分里,人的因素,亚当(男低音)和夏娃(女高音)进入剧情,在合唱队的伴唱下,他们赞美了造物主。还有一段爱情二重唱。这部作品是以大合唱“放声歌唱主”而结束的。

海顿的音乐是乐观主义的音乐,甚至在表现较阴暗的时刻,也向往生活并感悟它的美好。十九世纪是喜爱宏伟壮观音乐的世纪,所以人们对海顿富有生气的音乐并不十分关心。因而海顿形成了和蔼可亲的“海顿爸爸”这样一个形象,他穿着宫廷礼服,搽着粉,戴着假发,为旧制度的贵族们提供无害的娱乐。重新认识海顿,并使他那具有深切情感和精湛技艺的艺术——温和、幽默、优美,易懂,有深刻人情味和历久不衰的艺术——恢复到应有的地位,这样一个任务留给了二十世纪。

【古典音乐】索尔蒂、卡拉扬、盖斯特《神圣音乐的杰作》3CD.2000[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索尔蒂、卡拉扬、盖斯特《神圣音乐的杰作》3CD.2000[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索尔蒂、卡拉扬、盖斯特《神圣音乐的杰作》3CD.2000[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索尔蒂、卡拉扬、盖斯特《神圣音乐的杰作》3CD.2000[FLAC+CUE/整轨]

专辑曲目:
cd1
01.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I. Gloria in exelsis Deo    [0:02:49.70]
02.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II. Et in terra pax    [0:06:00.25]
03.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III. Laudamus te    [0:02:27.33]
04.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IV. Gratias agimus tibi    [0:01:13.05]
05.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V. Domine Deus    [0:02:12.50]
06.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VI. Domine Fili unigenite    [0:01:15.02]
07.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VII. Domine Deus, Agnus Dei    [0:02:04.33]
08.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VII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0:01:38.15]
09.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IX. Qui sedes ad dexteram Patris    [0:03:00.40]
10.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X. Quoniam tu solus    [0:01:42.22]
11.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8 - XI. Cum Sancto Spiritu    [0:03:52.05]
12. Vivaldi / Concerto for guitar and viola d'amore in D minor, RV540 - I. Allegro    [0:05:43.18]
13. Vivaldi / Concerto for guitar and viola d'amore in D minor, RV540 - II. Largo    [0:04:37.40]
14. Vivaldi / Concerto for guitar and viola d'amore in D minor, RV540 - III. Allegro    [0:03:19.17]
15.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I. Gloria in exelsis Deo    [0:02:44.15]
16.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I. Et in terra pax    [0:04:47.53]
17.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III. Laudamus te    [0:02:42.17]
18.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IV. Gratias agimus tibi    [0:00:26.03]
19.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V. Propter magnam gloriam    [0:01:03.42]
20.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VI. Domine Deus    [0:04:05.50]
21.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VII. Domine Fili unigenite    [0:02:30.55]
22.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VIII. Domine Deus, Agnus Dei    [0:03:05.35]
23.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IX.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0:01:25.65]
24.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X. Qui sedes ad dexteram Patris    [0:02:31.60]
25.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XI. Quoniam tu solus    [0:00:51.53]
26. Vivaldi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 - XII. Cum Sancto Spiritu    [0:03:17.07]

cd2
01.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 Kyrie    [0:06:29.67]
02.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Gloria in excelsis Deo    [0:02:25.55]
03.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Laudamus te    [0:05:03.65]
04.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Gratias    [0:01:16.03]
05.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Domine    [0:03:13.00]
06.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Qui tollis    [0:05:11.65]
07.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Quoniam    [0:03:52.32]
08.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 Jesu Christi - Cum Sancto Spiritu    [0:04:25.48]
09.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I. Credo in unum Deum    [0:03:23.10]
10.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II. Et incarnatus est    [0:07:28.42]
11.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V. Sanctus    [0:01:30.53]
12.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IV. Osanna    [0:01:49.10]
13.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V. Benedictus    [0:04:49.30]
14.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KV.427 - V. Osanna    [0:00:49.55]

cd3
01. Haydn / La Creazione Einleitung -  Die Vorstellung des Chaos    [0:06:49.72]
02. Haydn / Rezitativ - Im Anfange schuf Gott Himmel und Erde    [0:02:46.20]
03. Haydn / Nun schwanden vor dem heiligen Strahle    [0:04:07.58]
04. Haydn / Arie - Rollend in schaeumenden Wellen    [0:04:30.72]
05. Haydn / Arie - Nun beut die Flur das frische Gruen    [0:05:43.03]
06. Haydn / Rezitativ - In vollem Glanze steiget jetzt    [0:03:06.35]
07. Haydn / Chor mit Soli - Die Himmel erzaehlen die Ehre Gottes    [0:04:07.05]
08. Haydn / Terzett - In holder Anmut stehn    [0:04:59.37]
09. Haydn / Chor mit Soli - Der Herr ist gross  in seiner Macht    [0:02:51.73]
10. Haydn / Rezitativ - Nun oeffnet sich der Erde Schoss    [0:03:33.17]
11. Haydn / Arie - Nun scheint in vollem Glanze der Himmel    [0:03:55.58]
12. Haydn / Arie - Mit Wuerd' und Hoheit angetan    [0:04:17.00]
13. Haydn / Terzett - Zu dir, o Herr blickt alles auf    [0:04:47.10]
14. Haydn / Chor - Vollendet ist das grosse Werk    [0:02:56.65]
15. Haydn / Duett - Holde Gattin, dir zur Seite    [0:09:05.00]
16. Haydn / Schlusschor mit Soli: Singt dem Herren alle Stimmen    [0:04:00.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