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音乐】《亨德尔在意大利》(康塔塔·咏叹调·小夜曲)14CD2017[FLAC+CUE/整轨]

(2022-08-05 08:49:53)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声乐

文化

乐评

分类: 歌剧、舞剧、合唱、声乐
专辑名称:Handel in Italy - Cantatas·Arias·Serenata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声乐
录音时间:1988-2014
发行公司:Brilliant Classics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95496

【古典音乐】《亨德尔在意大利》(康塔塔·咏叹调·小夜曲)14CD2017[FLAC+CUE/整轨]

Handel.in.Italy.cd01.zip               626386














(各位朋友,因近期博客平台不断“维护”,无奈只能将小喵的博文逐步移至美篇平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small_cat的美篇号:460461739)

专辑介绍:
这套14CD合辑收录了亨德尔在意大利时期创作的康塔塔、咏叹调、小夜曲等作品。

亨德尔的音乐清澈、透明,简洁又不失之于浑厚,具有清晰的主题和节奏,主调织体中时而插入明了的复调段落。他的一些作品是为娱乐助兴而作的,连其代表性作品也处处洋溢着欢乐的基调,这也是他的作品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品较为不同的地方。此外,亨德尔善于采用简洁的手法得到宏伟的效果。他的音乐如同演说,又像是雄辩,具有某种鼓动的性质。在这一点上,它与巴洛克音乐的精神相吻合。

虽然出生在德国的土地上,但年轻的亨德尔特别向往意大利音乐。他的很多作品都从意大利音乐中汲取灵感,风格不似巴赫的德国路德教徒般质朴思辨,却更有意大利音乐华美婉转的特点,尤其是他的室内乐和声乐作品,旋律优美、朗朗上口。

在汉堡学习作曲后,青年亨德尔来到罗马这个欧洲文化中心之一,开启了他的罗马时代。1706年,在婉言谢绝多位资助人的资助后,亨德尔终于攒够了留学经费,翻过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罗马。在那里,他遇到了柯雷里和斯卡拉蒂父子等音乐大家,并系统学习了意大利歌剧、室内乐和声乐作品。在当时的罗马,由于教皇规定作曲家只能创作神剧和世俗康塔塔,禁止创作深受市井喜爱的歌剧,作曲家在服从禁令和迎合市民喜好之间,只能创作一些朗朗上口歌剧片段,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歌手的需要。“一切为了歌手的炫技”是意大利歌剧的一大特点。有时为了让一名女高音完成花腔大颤音和多转折拖腔,乐队不惜改变速度来“迁就”她。

说到亨德尔在罗马的金主,最有名的当属鲁斯波利(Marchese Francesco Maria Ruspoli)。鲁斯波利是当时罗马城内有名的贵族,正是在他的资助下,亨德尔完成了一系列世俗康塔塔的创作。1707年开始,亨德尔在鲁斯波利的宫殿住了几个月,完成了好几首康塔塔、两部经文歌以及一部圣母颂。这些作品中,后三部均为女高音独唱而作,用两架小提琴和数字低音伴奏,与《荣归主颂》(Gloria in Excelsis Deo HWV deest)的配置一模一样。

“荣归主颂”是罗马天主教廷用来歌颂上帝的音乐作品,为弥撒的一部分。与亨德尔当时其他咏叹调作品一样,这部《荣归主颂》由一位名为William Savage(此人还是18世纪初的作曲家和管风琴家)的英国歌手演唱。亨德尔用一种诗意的叙述将赞美上帝的经文娓娓道来,在圣洁和悠扬中祈求神祗宽恕人间的罪孽。乐章间的情绪变换加强了作品本身正式体裁的意味。有趣的是,亨德尔这部《荣归主颂》在完成后一直不为人知,直到近代德国一个研究机构在进行相关项目研究时,才意外发现了它。目前该作品的总谱和分部乐谱均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保存。这部作品还有一份扩充版乐谱,保存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里。来自汉堡的汉斯·约阿西姆·马克思教授鉴定,这部《荣归主颂》为亨德尔早期作品。依据是其配器,尤其是空缺中提琴、终章Alleluia(一种礼拜式的经文颂歌,通常作为赞美诗吟唱)的重音和全曲洋溢着勃勃生机这些特点,让音乐学家确定,这部作品完成于1707年的罗马。此外,旋律与和声不和谐的大量运用均指向,这部作品出自年轻的亨德尔之手。至此,《荣归主颂》的出身争议终于告一段落。

《我的心跳加速》(Mi palpita il cor HWV 132c)和《美丽的牧羊女》(Pastorella vagha bella)是亨德尔在罗马时期所作的世俗康塔塔的代表作。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人声独唱和乐队伴奏配合得天衣无缝。一般来说,康塔塔会用到大键琴奏出的数字低音与其他乐器配合,比如《我的心跳加速》里的双簧管或《荣归主颂》里的小提琴。在《我的心跳加速》里,双簧管、大提琴和大键琴一道开始,却演奏两条完全不同的旋律线,宛如两首咏叹调交织在一起,随后男高音加入二重唱,线条更加错综复杂。随后,男高音渐渐占据主角地位,双簧管渐渐退出,乐思简化为背景。此时,乐手把舞台交给歌手,安心伴奏。《美丽的牧羊女》和一般作品区别在于亨德尔赋予了键盘一段右手独奏来“助兴”。通常情况下,键盘部分由键盘手自由发挥,形成右手部分(左手可能只用来伴奏或配合右手),利用和声元素来形成数字低音。究其原因,那个时代的作曲家很少为右手的助奏单独写旋律,亨德尔虽不算开启先河,此举也算实属创新。密集的分解和弦仿佛精美的蕾丝,为女高音旋律性的歌唱铺垫出一层华丽的背景。尽管这首曲子因为出处饱受争议,一种说法认为其出自泰勒曼之手,但它的美妙足以让其跻身亨德尔的一流作品行列。

【古典音乐】《亨德尔在意大利》(康塔塔·咏叹调·小夜曲)14CD2017[FLAC+CUE/整轨]

专辑曲目:
CD01:Cantatas for Soprano Solo I
CD02:Cantatas for Soprano Solo II
CD03:Cantata - Aminta e Fillide
CD04:Cantatas for Soprano Solo III
CD05:Cantatas for Soprano Solo IV
CD06:The Alchemist. Apollo e Dafne
CD07:Cantatas & Sonatas
CD08:Cantatas for Soprano Solo V
CD09:Cantatas for Soprano and Countertenor
CD10:Cantatas for Soprano Solo VI
CD11:Various Solo Cantatas
CD12:Aci, Galatea e Polifemo I
CD13:Aci, Galatea e Polifemo II
CD14:Italian Duet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