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斯特恩、布朗夫曼《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4CD.2017[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小提琴文化乐评 |
分类: 西洋弦乐(小提琴大提琴吉他) |
专辑名称:Mozart - Violin Sonatas
演奏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小提琴)、叶菲姆·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钢琴)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小提琴
发行时间:2017
发行公司:Sony Music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88985464992
626386
(各位朋友,因近期博客平台不断“维护”,无奈只能将小喵的博文逐步移至美篇平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small_cat的美篇号:460461739)
专辑介绍:
这套4CD合辑是小提琴家斯特恩与钢琴家布朗夫曼合作,演奏莫扎特的15部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中份量与小提琴相当的钢琴部分,演奏者布朗夫曼是斯特恩儿子辈的年轻人,可见大师对其赏识。正是在灵魂导师斯特恩的扶持下,布朗夫曼很快就成为一线当红的钢琴家,后一直走红至今。
布朗夫曼常说自己从斯特恩那里学到许多东西,“跟他一起演奏时,他用心听别人,令人钦佩”。与前辈的合作也激发起他日后对室内乐持久的热情,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行们一起演奏室内乐、分享音乐的美好,对他而言是最美妙的体验。
=========================
《C大调第十七小提琴奏鸣曲》K296,作于1778年。此曲是莫扎特成熟时期的开篇之作。当时莫扎特正热恋着宫中一位歌手的女儿阿蕾西亚,这部作品是风格最为柔美的,于抒情中透出高雅。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两件乐器热烈地齐奏,反复后小提琴俏皮地模仿钢琴乐句。接着由小提琴优美的长音引入二者雅致的对话作为连接部。第二主题以轻巧的短音表现,两件乐器轮番奏出又互为伴奏,气氛平和。随后乐曲在华丽的行进中结束了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处理连接部旋律,前半部阳光明亮,后半部阴雨连绵,形成色彩对比。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省略了连接部旋律,最终灿烂地结束。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美妙抒情的歌调主题由钢琴在高音区奏出,晶莹透彻,小提琴在低音区附和,偶尔给予强调。歌调主题经历对应和重复后进入第二段。第二段小提琴旋律婉转秀丽,倾诉者热烈的情感,钢琴以分解和弦陪衬。在小提琴一句华彩句后进入第三段。第三段重现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歌调主题,旋律更为柔和,钢琴退至伴奏。结尾两件乐器以歌调片段相互对话,含情脉脉而又依依不舍。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结构为ABACA。基本主题A是欢腾雀跃的舞曲,依旧由两件乐器轮番奏出,同时又互为伴奏。主题A一共出现三次,中间夹着BC两个插段。插段B乐句色彩更为绚丽,节奏轻巧,抒发出由衷的幸福感。插段C先是转入小调,稍显激动,然后转为坚定光明的大调乐句并作展开。结尾十分辉煌,以重和弦有力结束。
=========================
《G大调第十八小提琴奏鸣曲》K301,作于1778年。此曲题献给选帝侯夫人,是莫扎特在巴黎听到他母亲去世后但因困于演出而无法奔丧后写成,是对他母亲生前的追忆。莫扎特通过多主题的表现手法,刻划人性中开朗乐观的一面,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奏鸣曲的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流泻般的优美旋律充满魅力,可以看到典雅的维也纳古典风格的“歌唱性”。
莫扎特一改传统奏鸣曲中三乐章的布局,采用了一慢一快两个乐章的形式。第一乐章,有精神的快板。第二乐章,快板。
=========================
《E小调第二十一小提琴奏鸣曲》K304/300c,作于1778年。此曲是莫扎特唯一一部小调性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孤独悲伤情绪,深刻表达了对不久前因病去世的挚爱的母亲的怀念。曲调中蕴含的伤感的哭泣、温馨的梦境、恍惚中的长叹等均赋予该作品独特的魅力,成为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名篇之一。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开始于幽幽然的齐奏,强和弦后交由小提琴复奏,哀婉深沉,奠定了凄苦感怀的基调。经过一段活跃的过渡,钢琴奏出切分节奏舞蹈性的大调第二主题,小提琴接过后又转入小调,色彩的明暗对比体现出苦中作乐的感受。接着第二主题有一段富有动力的扩展,带来了短暂的光明,但减慢的动机显露出一丝犹疑。随着气氛重回暗淡呈示部结束,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对第一主题进行变化,乐句节奏强劲,频繁变调使得情绪激动不安。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所有主题均以小调出现,仅有的一丝甜美荡然无存。结尾由沉重的动机再次引出暗淡飘忽的第一主题,感慨万端地结束。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速度”,三段曲式。第一段,钢琴奏出伤感的主题,如冷雨淅淅沥沥凄入肝脾,小提琴以呜咽般的音色重现这个主题。随后两件乐器情绪激动地展开对话,气势一度激昂起来,终以喃喃自语作结。第二段转入大调,温馨摇曳,如同美好的回忆逐帧闪现。渐柔的音色缔造了遥不可及的梦境。第三段变化重现第一段,伤感主题又一次情绪爆发,随即逐渐恍惚。尾声突然加速,以愤慨的长叹结束。
=========================
《F大调第二十四小提琴奏鸣曲》K376,作于1781年。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以华彩强有力地开始,钢琴活泼地奏第一主题。经过句后,钢琴奏第二主题,经过小提琴反复后经经过句,以C大调呈示第二主题后半部,钢琴移至小提琴。发展部始于钢琴奏出的C大调新主题,钢琴与小提琴交替奏出动机而回到原调。再现部两个主题回到原调再现。
第二乐章,行板,降B大调,三段体。第一段主要主题先出现在钢琴,由小提琴反复,经经过句移到属调,小提琴与钢琴交换位置。第二段以属调反复,第二段再现,主要主题反复出现了6次。
第三乐章,优雅的小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结构为A-B(C大调)-A-C(降B大调)-B-A(除特别注明外,均为F大调)。
=========================
《F大调第二十五小提琴奏鸣曲》K377,作于1781年。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小提琴奏琶音,钢琴奏活泼有力的第一主题,小提琴反复。第二主题为C大调,小提琴表现后钢琴接替。发展部亦由小提琴奏琶音,钢琴在C大调奏第一主题,再在降B大调反复,经经过句,再由小提琴在D小调奏第一主题,在经过句回到原调,再现第二主题,进入尾奏。
第二乐章,行板,d小调,主题与6段变奏。主题先钢琴后小提琴,再2件乐器作卡农。第一变奏钢琴以细碎音型变奏,小提琴装饰;第二变奏以小提琴刻划三连音符变奏为主,钢琴以和弦支持;第三变奏钢琴以3个2分音符变奏,小提琴奏主题后半部片断;第四变奏小提琴钢琴交替对话;第五变奏为D大调,小提琴强调变奏;第六变奏回到D小调,缓慢的西西离舞曲式的变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F大调,三段体。小步舞曲主题先出现在钢琴上,小提琴反复,最后钢琴奏下降的分散和弦。中问部移到降B大调,钢琴提任主角,然后小步舞曲重现。
==========================
《降B大调第二十六小提琴奏鸣曲》K378,作于1779年。当时莫扎特失去了母亲与热恋之中的阿蕾西亚,他回到萨尔茨堡后作了此曲。曲风甜美华丽,描绘了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河水清澈流淌的景象,以乐观明朗的姿态抚平失意和痛苦,对未来充满希望,很好地反映了莫扎特音乐的精神本质:纯净和质朴。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奏鸣曲式。优美如歌的第一主题由钢琴奏出,就像山间叮咚的泉水般清澈,小提琴起伏的伴奏无比温暖。小提琴复奏主题后,其高音颤音与钢琴快速音符对应,如同出现两只鸣叫追逐的山雀。接下来的过渡段落小提琴奏出赞美陶醉的乐句,表达出被美丽景色深深打动的舒畅心情。第二主题气氛和缓,由钢琴奏出切分跳音乐句,小提琴接过后与钢琴展开喃喃的对话,互诉情感。两件乐器各自展示一段华丽的技巧性乐句后呈示部结束,经双呈示部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转为忧愁的小调,小提琴与钢琴情绪愤懑地相互问答,曾经的伤痛历历在目。这样的情感不断推进,在一系列转调后逐渐平静,明朗的再现部出现,肯定了生活的积极意义。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两个主题调性一致,最终结束于坚定的和弦中。
第二乐章,“如歌的小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钢琴主题含有附点音符,晶莹剔透。小提琴悠扬舒缓地陪伴前行,就像在树林中徜徉,斑驳的阳光闪烁在树叶之间。钢琴主题展开时加进了跳跃的装饰音,更觉生动鲜明。第二段速度稍快,小提琴以双音起头,唱出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抒发出心灵深处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第三段重现第一段,原来的钢琴主题改由小提琴绵延地奏出,钢琴则跟随相伴,随后二者以短乐句对话。尾声出现重音和弦,在感慨中静静结束。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结构为ABACA。开篇钢琴和小提琴依次奏出一个欢快跳跃的舞蹈主题A,给人以一扫烦恼、豁然开朗之感。对应旋律B则是钢琴奏出一连串快速音符,小提琴自信地独白。随后明快的舞蹈主题A回归。中段转为忧郁的小调C,节奏延续不变,但是旋律很不连贯,情绪激动起伏。阳光再次出现,舞蹈主题A第三次出现后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快速的三连音热情奔放,好似冲破牢笼的小鸟在天空自由翱翔,预示出莫扎特挣脱封建羁绊的愿望。在一个缓冲后进入尾声,舞蹈主题A热情齐奏,绚丽而饱满地结束。
==========================
《G大调第二十七小提琴奏鸣曲》K379,作于1781年。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G大调,先由钢琴奏琶音,小提琴变奏,转主部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钢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有紧张感,小提琴承接,4小节引子引出第二主题,这主题在钢琴低音部与小提琴上出现,以短小的过渡在降B大调上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只有小提琴的12小节过渡。再现部第一主题按原型,第二主题移至G小调,再以呈示部G小调结尾结束。
第二乐章,如歌的小行板,G大调,主题与5段变奏。第一变奏钢琴作自由变奏;第二变奏以小提琴为主,以三连音为基础;第三变奏钢琴以32分音符细碎音型,小提琴作动态加彩;第四变奏移到G小调,钢琴作抒情的变奏;第五变奏回到原调,转为慢板,钢琴奏细腻的音型。然后转为小快板,活泼地再现主题原型而结束。
==========================
《降E大调第二十八小提琴奏鸣曲》K380,作于1781年。
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第一主题先以钢琴为中心呈示,由2分音符有力的主和弦与相对比的细碎16分音符构成,结束在主和弦后,小提琴与钢琴交替反复。钢琴过渡后,小提琴在属调上呈示第二主题,钢琴反复。之后,可称为第三主题的旋律出现在小提琴上,再转到钢琴,也以属调通向呈示部结尾。发展部开头部分使用新材料,始于钢琴,又移至小提琴,交换位置后,钢琴奏另一新主题,转调,提出第一主题音型,过渡后出现第三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把第二、三主题回复到主调,然后尾奏。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G小调。主题先以钢琴呈示,小提琴以降B大调反复,再由钢琴反复。然后小提琴以柔音提出新旋律,钢琴反复,主要主题再现在钢琴上,小提琴反复后进入尾奏。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由钢琴奏主题,小提琴接替,钢琴过渡。小提琴、钢琴齐奏主题后半部,过渡后,钢琴出现新主题,小提琴继续。钢琴、小提琴又相继提出另一音型,回旋主题回来后,钢琴奏音阶式快速音群,小提琴作C小调间奏。再经过渡,钢琴低音部以八度反复这段间奏,小提琴、钢琴高音部为之装饰。过渡后,转慢板,2件乐器再现主题,以快板奏回旋主题后半部而形成尾奏。
===========================
《降B大调第三十二小提琴奏鸣曲》K454,完成于1784年。有关此曲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年有一位演奏造诣非凡的女小提琴家访问维也纳,莫扎特为与其同台演出而作此曲。由于写作时间非常仓促,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仅将小提琴部分的乐谱交给女小提琴家,而钢琴部分没有完成。音乐会演出时,莫扎特仅仅带着一份提示性的草稿,凭借记忆和即兴演奏完成了钢琴部分。音乐会很成功,新的奏鸣曲受到了听众的喜爱。这部作品结构精干,气质高扬,透露出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两件乐器地位均衡,具有了“协奏曲”的特征。
第一乐章,“广板-快板”,奏鸣曲式。开篇是一段舒缓庄严的引子,曾有人形容为“就像走过凯旋门”。进入快板,第一主题充满青春活力,如同奔跑在明媚的阳光下,心情无比开朗。稍作展开后,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大跳音型,透出一丝俏皮幽默。钢琴轻巧的音型引出简短优雅的呈示部结束句,经双呈示部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先是在钢琴急速上下快速音型上,小提琴自由变化第一主题动机,妩媚多姿;随后二者相互悄然问答。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第一主题有几次调性变化,随即化为明亮的尾声。
第二乐章,“行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奏出,柔美华丽,极富歌唱性。钢琴重复这一主题,二者逐渐构成梦幻般的二重奏。第二主题由钢琴奏出,如晶莹的珍珠滚落,交与小提琴展示后二者继续抒情地对话,轻声细语的气氛保持至呈示部结束。进入展开部,色彩变得朦胧伤感。第一主题转为小调,缠绵的思绪随风飘荡。在一段激动的表述后音乐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两个主题均略有展开,加入的装饰乐句如同花腔般咏唱。最后短短的结束乐句回归至月白风清的氛围。
第三乐章,“小快板”,回旋曲式。第一段,基本主题采用下行音阶,由小提琴先行奏出。对应的几个旋律或抒情咏唱,或欢快起舞,各具特色,尽情展示出愉悦欢欣的心情。第二段,小提琴和钢琴各自展示独奏技巧,并互为对方伴奏,随后出现略带忧愁的过渡乐句。第三段重现第一段,形象更为生动和谐。尾声基本主题变化为快速的三连音符,热烈地结束。
==========================
《降E大调第三十三小提琴奏鸣曲》K481,完成于1785年,被后人称为“莫扎特风格的抒情杰作”。与其它奏鸣曲相比,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占的比例要大一些,较为重要的主题均由钢琴先为呈示。这使得两件乐器地位趋于平等,更像是二重奏:时而模仿追逐,时而娓娓细语,时而热烈同歌,仿佛是一对情侣甜蜜生活的写照。作品和声织体清晰,调性结构富于变化,具备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听来觉得格外具有美感。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类似三拍子小步舞曲,由钢琴主奏,明快清澈,小提琴加入后力度增强,气氛逐步激越。第二主题以平和的短句构成,如流水不时溅起美妙浪花,轻松氛围一直延伸至活跃的呈示部结尾,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一个强动机引入,小提琴在钢琴不安的低音伴奏下唱出悠长的旋律,述说着心中的感怀与期盼。随后的快速乐句带出短暂休止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增加了抒情性。尾声出现渐强,在欢快有力的合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柔板”,奏鸣曲式。钢琴演奏柔和如梦般的第一主题,小提琴喃喃自语。经过一段发展重复后,小提琴奏出抒情感怀的第二主题,悠长的旋律带给人无尽遐想,以此结束呈示部。进入展开部,钢琴先变奏第一主题,气氛更为幽雅。小提琴大段的第二主题变奏则婉转细腻,营造了开朗平和的心境。在二者略为激昂的重奏乐句后,再现部开始。再现部两个主题的重现均有些装饰性色彩,最终调性一致,携手走入静静的结尾。
第三乐章,“小快板(变奏曲)”。主题是朴实的乡村舞曲,小提琴中音奏出轻快的踏步,钢琴在低音配合。随即是多姿多彩的六段变奏:第一变奏小提琴旋律舒展,钢琴以快速音型装饰。第二变奏钢琴主奏出细分流动乐句,小提琴呼应点缀。
第三变奏钢琴强调低音,连绵不断地起伏,小提琴断续地变奏。第四变奏以长音符和短音符的乐句构成强弱对比,穿插跳跃节奏。第五变奏小提琴奏主题旋律,钢琴以低音部三连音和高音部快速音符添加华彩乐句。第六变奏两件乐器均以欢快的三连音形式变奏乡村舞曲主题,最终华丽结束。
=========================
《A大调第三十五小提琴奏鸣曲》K526,作于1787年,是一部风格至臻精美、细腻透明的作品。两件乐器呼应对答流畅平衡,衔接紧密。快板部分如同水银泻地般流动,慢板部分则高雅温暖,点点渗透入心田,表现出与前作不同的写作技巧。为纪念不久前去世的老友,莫扎特借用了老友创作的一段旋律写出精力充沛的加洛特舞曲,将全曲带到辉煌的结尾。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齐奏的第一主题活泼流畅,如和煦春风扑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情舒展开来。抒情性的第二主题分两个部分:先是钢琴轻盈起舞,小提琴反复;接着小提琴悠悠然倾诉,钢琴反复。随后二者以急促的短音构成快速旋律结束了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对第一主题动机多次变调,两件乐器亦步亦趋。音乐色彩一度阴沉模糊,如在雾中前行般地小心翼翼。很快再现部到来,豁然开朗,情绪更为饱满,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后明亮地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奏鸣曲式。这是一段高贵与冷静的音乐,带有一些温暖和抒情,很有特色。第一主题先由钢琴奏出八度音,小提琴给予色彩典雅的回应。这段旋律在各种调性之间转换,仿佛在无尽的道路上忧伤漫步。几个和弦之后,小调性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奏出,钢琴予以反复,婉转的音调隐隐透露出悲伤怀念之情。随后第一主题动机出现,以此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动机频繁而优雅地转调,尽现独有的魅力。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加入一些装饰音。最终幽幽结束。
第三乐章,“急板”,加洛特舞曲,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BA。主题A热情奔放,展现出节日舞会的绚丽场景。两件乐器如同舞伴一般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主题B突出钢琴的轻盈灵动,对应的小提琴旋律柔美而抒情。在主题A短暂重现后,进入多愁善感的小调性的主题C,仿佛有心事若有所思。然而这种情绪一闪而过,AB两个主题依次回归,将我们又带回到舞会现场。最后,愈加热烈的主题A以无穷动般的气势冲向灿烂的尾声。
========================
《F大调第三十六小提琴奏鸣曲》K547,作于1788年。莫扎特晚年被病痛和拮据纠缠,依旧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总是在开朗的旋律里隐藏着淡淡忧伤,有些可以作为莫扎特精神状态的写照。作品似乎表达着莫扎特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讨:即以快乐装点的人生,总需要再深刻一点才会完整,也因此我的作品会更加宁静、更加统一。
第一乐章,如歌的小行板。第二乐章,快板。第三乐章,变奏曲、行板。
专辑曲目:
cd1
01. Violin Sonata in B-flat major K.454 - 1.
Largo-Allegro
02. Violin Sonata in B-flat major K.454 - 2. Andante
03. Violin Sonata in B-flat major K.454 - 3. Allegretto
04. Violin Sonata in C major K.296 - 1. Allegro vivace
05. Violin Sonata in C major K.296 - 2. Andante
sostenuto
06. Violin Sonata in C major K.296 - 3. Rondeau. Allegro
07.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K.526 - 1. Molto Allegro
08.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K.526 - 2. Andante
09.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K.526 - 3. Presto
cd2
01.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380 - 1. Allegro
02.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380 - 2. Andante con
moto
03.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380 - 3. Rondeau.
Allegro
04.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K.305 - 1. Allegro di molto
05.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K.305 - 2. Theme and Variations.
Andante grazioso
06. Violin Sonata in C major K.303 - 1. Adagio-Molto
allegro
07. Violin Sonata in C major K.303 - 2. Tempo di
Menuetto
08.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302 - 1. Allegro
09.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302 - 2. Rondeau. Andante
grazioso
10.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376 - 1. Allegro
11.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376 - 2. Andante
12.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376 - 3. Rondeau-Allegretto
grazioso
cd3
01.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377 (374e) - 1. Allegro
02.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377 (374e) - 2. Tema (mit 6
Variationen) [Andante]
03.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377 (374e) - 3. Tempo di
Menuetto
04. Violin Sonata in e minor K.304 (300c) - 1. Allegro
05. Violin Sonata in e minor K.304 (300c) - 2. Tempo di
Menuetto
06.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547 - 1. Andantino
cantabile
07.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547 - 2. Allegro
08. Violin Sonata in F major K.547 - 3. Andante con
Variazioni
09.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481 - 1. Molto
allegro
10.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481 - 2. Adagio
11.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K.481 - 3. Allegretto (mit 6
Variationen)
cd4
01. Violin Sonata in D major K.306 - 1. Allegro con
spirito
02. Violin Sonata in D major K.306 - 2. Andante
cantabile
03. Violin Sonata in D major K.306 - 3. Allegretto
04. Violin Sonata in B-flat major K.378 - 1. Allegro
moderato
05. Violin Sonata in B-flat major K.378 - 2. Andantino
sostenuto e cantabile
06. Violin Sonata in B-flat major K.378 - 3. Rondeau.
Allegro
07. Violin Sonata in G major K.301 - 1. Allegro con
spirito
08. Violin Sonata in G major K.301 - 2. Allegro
09. Violin Sonata in G major K.379 - 1. Adagio-Allegro
10. Violin Sonata in G major K.379 - 2. Tema (mit sechs
Variationen)-Andantino canta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