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阿格丽奇《肖邦-前奏曲全集、第二钢琴奏鸣曲》1975[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钢琴文化乐评 |
分类: 钢琴音乐、键盘音乐 |
专辑名称:Chopin - 24 Preludes - Piano Sonata No.2
演唱歌手:Martha Argerich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75、1977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463 663-2
(各位朋友,因近期博客平台不断“维护”,无奈只能将小喵的博文逐步移至美篇平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small_cat的美篇号:46046173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玛莎·阿格丽奇演奏肖邦的26首《前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这是阿格丽奇在1970年代中期的录音,公认是她演奏肖邦的最高成就。她的演奏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平,自然奔放而富有灵感,触键富有诗意和个性,效果辉煌,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版本。
阿格丽奇的演奏风格不哗众取宠、不追求歌唱效果,以她特有的极其自然的流畅风格来演绎作品。听肖邦的《前奏曲》,没有哪一首最好听,只有一首比一首更好听。有人试图研究肖邦的《前奏曲》究竟是为什么乐曲作“前奏”,最终得出了一个富于诗意的结论,《前奏曲》是肖邦为我们“无穷无尽的世界”而创作的。
这些《前奏曲》极为精致,其中10首的演奏长度不足1分钟,9首刚超过1分钟。这些作品是肖邦在1837年至1838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基本上每一首都有一个独立的音乐构思。其中有14首是明快之作;有7首听来痛苦、愤懑和狂怒;另有3首充满悲伤。而最著名的是第15首《雨滴》,是古典音乐中短作品的典范;在肖邦的时代,交响乐、奏鸣曲占统治地位。因此这些篇幅短小、诗意浓郁的《前奏曲》在当时就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前奏曲》尽管短小,却是音乐史上惊世骇俗之作,没有任何一位音乐家能在短短几行乐曲里写出如此集中凝练、个性鲜明的钢琴作品。爱尔兰诗人王尔德曾说:“弹肖邦的作品,我觉得自己在为从未犯过的罪孽而抽泣,为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悲剧而哀痛。”
==========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四个乐章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各自蕴含着不同的音乐表达和深刻的音乐意境。这部作品以其真挚的爱国之情,迥异的风格对比,在肖邦的三部奏鸣曲套曲中最富盛名。
第一乐章,庄严的慢板,主题动机比之前快了一倍,快板、激动不安的,降b小调,2/2拍,奏鸣曲式。明显的传达出一种焦躁的情绪。先由低沉缓慢的4小节序奏,刚劲沉重的八度拉开了全曲的序幕。从第9小节开始,,出现急促的主题,低声部是双倍速度特有的激烈的伴奏,左手的跑动好似一种内心力量的涌动,但又由于不断插有休止符而好像在不断地喘息,显得焦虑不安。情绪越来越激动,内心的弦越绷越紧,一直到第41小节,出现降D大调副题,情绪才转变为平和宁静。但是安静的情绪又如昙花一现,马上又激动起来,露出狂热的气势,速度有些加快,双手八度坚定有力,从而回到激昂的基本情调,到了呈示部的最后,音乐忽然冲破了平衡,结束在不谐和的属七和弦上(第103小节)。再现部用如歌的旋律替代了焦躁不安的情绪,在210小节,结束部开始了再现,作者心中高涨的热情再次燃起,经过一系列华丽的旋律和急促的柱式和弦后,将乐章推到了fff的力度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曲。本乐章是以威严的旋律开始的,双手八度坚毅有力,曲调高涨,并且夹杂着恐怖的气息,后面六度和弦的连续半音阶让观众听起来更是心底不安。速度转慢的中部有着天籁般的甜美旋律(第81小节起)。旋律丰富着整个音乐和声。主旋律在右手的上声部与中声部之间流动,最后逐渐推向高点,双手八度一组组加快速度,进入主部的再现。从第190小节起,是谐谑曲主部再现的开始,经过中间部分柔美忧伤的旋律,音乐又重新恢复激昂的气势。在主部反复之后,速度转慢的中部旋律被转用为尾声而反复,音量一层层减少,速度逐渐放慢,似乎有气无力、很艰难地前行,是如此的无助,又是如此的悲伤,留下一片余韵无穷的意境。
第三乐章,慢板,又被称为《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4/4拍。整个乐章在Lento的速度下弹奏,缓慢、忧郁,整体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为降b小调,结构是有再现因素的并置性单二部曲式。中间部分降D大调,是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但作者似乎很偏爱这个插部,每部分都用了反复记号,拖长了乐章的时值,中段(第31小节起)仿佛是对遥远的祖国和遥远的过去的回忆。分解和弦好似对第一部分沉痛忧郁的心情进行寂静的安慰,平静而优美的旋律如来自天上清朗的乐音,如无声的眼泪,悲痛的回忆,寄予了无限的深情。之后是完全再现。中段之后再现的进行曲(第56小节起),又一次使人追忆起那悲伤的情景,人们的思绪又被拉回到残酷的现实。最后犹如送葬队伍慢慢地远离,逐渐地消失,留给我们的是虚无的世界。
第四乐章,急板,降b小调,2/2拍。最后的乐章是由第75小节始终齐奏的三连音符奏出,这个乐章篇幅不长,左右手不停歇的八度齐奏音流,均匀连贯,中间没有一点缝隙,但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其中有组织的节奏,从而牢牢抓住这个乐章的生命力。乐章在最后的三小节才与前面出现对比,弹奏时有二分休止符的73、74小节一定要将休止的时值空置的完整,在力量上做的弱一些,体现出安静,然后以爆发的力度将该套曲最后一个主和弦弹出,结束全曲。
专辑曲目:
01. no. 1 C-dur
02. no. 2 a-moll
03. no. 3 G-dur
04. no. 4 e-moll
05. no. 5 D-dur
06. no. 6 h-moll
07. no. 7 a-dur
08. no. 8 fis-moll
09. no. 9 E-dur
10. no. 10 cis-moll
11. no. 11 H-dur
12. no. 12 gis-moll
13. no. 13 fis-dur
14. no. 14 es-moll
15. no. 15 Des-dur
16. no. 16 b-moll
17. no. 17 As-dur
18. no. 18 f-moll
19. no. 19 Es-dur
20. no. 20 c-moll
21. no. 21 B-dur
22. no. 22 g-moll
23. no. 23 F-dur
24. no. 24 d-moll
25. Prelude cis-moll
26. Prelude As-dur
27. Klaviersonate Nr. 2 b-moll Grave - Doppio movimento
28. Klaviersonate Nr. 2 b-moll Scherzo
29. Klaviersonate Nr. 2 b-moll Marche funebre. Lento
30. Klaviersonate Nr. 2 b-moll Finale. Pre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