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阿劳《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音乐会练习曲》2001[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钢琴文化乐评 |
分类: 钢琴音乐、键盘音乐 |
专辑名称:Liszt - Sonata in B minor
演奏家:Claudio Arrau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69
发行公司:Philips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64 713-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劳,演奏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孤独中神的祝福》、两首《音乐会练习曲》。这个录音使我们再一次对钢琴大师阿劳的音乐天赋和演奏技巧目瞪口呆。阿劳的老师克劳塞是李斯特的学生,不但学到李斯特学派的超级琴技,也承续了其精神、知性与艺术传统。所以阿劳一向强调,技巧完美之余,还应该终身学习“诠释”的本质,以博览群书来增广视野。因此阿劳也成为李斯特作品最权威的诠释者。对于这些非常艰难的钢琴作品,阿劳依然以他一贯的风格刻画着这些音符,因此显得更加真诚。在精神性方面,阿劳也让这些作品趋向于浪漫派的高格调演奏。
同样在宗教的灵性上,与神的对话会导向和谐的感觉而不只是一点点的迷醉。阿劳在李斯特的《孤独中神的祝福》中遵循了李斯特的指示在段落之间作较长的停留,同时在速度上表现了极大的弹性。这是一个听来无穷无尽的曲子,相当令人震憾的经验。
==========
钢琴大师李赫特说:假如李斯特一辈子只写了一个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那他同样可以位列最伟大的音乐家之列。1853年,李斯特创作了这部匠心独具、高度创新的奏鸣曲答谢舒曼。30分钟的单乐章,依速度变化分六段,演奏一气呵成,有着前所未有的音乐表现力和辉煌的技巧。尤其钢琴音响更显壮丽、新奇。这首号称为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最高成就的奏鸣曲,可以用“伟大”来形容,这是这部作品出现后,才真正开启了浪漫主义大型作品的创作之门。
《b小调钢琴奏鸣曲》拥有一切钢琴音乐所包含的旋律特色:激情、抒情、愤怒、技巧、理想和无奈……不再多写了,事实上可以把一切形容词用在这个省略号之前。这是其他任何钢琴作品所不能做到的。在这部“非规则”钢琴奏鸣曲中,每一段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只有听觉上的连贯性;李斯特也从未为这个音乐做出个什么过多的解释。因此它所能引起的联想实在是相当丰富。
你可能会想到“崇高”一词。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讲,很少有音乐作品能让我们把“崇高”这样的词去凌驾它的“艺术性”和“旋律性”。但《b小调钢琴奏鸣曲》偏偏有这个可能。那些极慢的地方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激动,心生高尚,而忽略这可以被认为是旋律单调、织体简单、和声的极不规则的一个音乐本身,而把他等同于一个其他东西,比如富有激情的演讲。
这是一首浮躁的音乐,可以认为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浮躁的。这个浮躁并不包含贬义。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浮躁,但我们绝不会认真去贬低自己一样(也并不是说我们就自大);浮躁而虚无。如果每一个音乐都用一个框架来表示的话,那么《b小调奏鸣曲》在四个象限都毫无可取之处,它连靡靡之音也不是。可一首成功的音乐,往往就是这样否定到最后的。是不是可以这样陈述:李斯特在写这个音乐的时候,充满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他的《b小调奏鸣曲》一直在写,却一直在否定。每一秒都在否定前一秒,每一秒都在进行激烈的搏斗和抗争。但结果是毫无结果。于是《b小调奏鸣曲》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一个高潮结束后的无限留恋和空虚。这就是《b小调奏鸣曲》的整体过程:无序的、杂乱的、充满否定和矛盾的、回味和现实激烈碰撞的。
专辑曲目:
01. Sonata in B minor S.178 - I. Lento Assai - Allegro
Energico - [0:03:18.72]
02. - II. Grandioso - Recitativo -
[0:09:26.31]
03. - III. Andante Sostenuto -
[0:08:20.69]
04. - IV. Allegro Energico
[0:11:13.74]
05. Liszt Benediction De Dieu Dans La Solitude - I. Moderato
- [0:08:08.36]
06. - II. Andante -
[0:02:18.55]
07. - III. Piu Sostenuto Quasi Preludio - Tempo I - Andante
Semplice [0:08:47.08]
08. Zwei Konzertetuden - I. Waldesrauschen
[0:04:36.64]
09. - II. Gnomenreigen
[0:03:22.03]
10. Vallee d'Obermann
[0:15: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