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建议
(2017-11-01 08:19:56)
标签:
企业管理 |
第一,
(1)解除瓶颈生产工序。
这是最简单的一招,但也是最厉害的一招,“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生产线的劳动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存在一个环节效率低下,那么99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进度落后的问题。因此,抓住瓶颈工序的生产节拍,不断予以改善,是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法宝。我在生产车间看到最多的场面是忙的工人永远在忙,闲的工人多数时间闲着。这说明我们的整个生产线有瓶颈环节。目前主要是集中在焊接及打磨等技术含量环节速度较低。建议:把该环节每个小组的人数增多,让小组长负责把该环节的工序分解到最细,以保证速度及质量。发挥该组重要技术人员的作用,按每人的能力强弱合理分配。日事清电商erp通过看板按照项目、部门、时间等维度组织团队工作清单,梳理团队任务,创建团队工作计划,让团队工作可视化。握员工工作饱和度、工作进展状况等。
让该组形成以个速度很快的小生产线,可能其他工序也存在瓶颈,我没有观察到,但只要最慢的瓶颈解决掉,生产效率就能得到提高。我们的车间主任实际上并没有对生产线上的瓶颈问题进行积极解决,或许解决会遇到各种困难。应该让小组长带动组员来主动检查问题,汇报问题,领导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只有上层领导在开会,应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也参与其中来发表建议及改进的措施。应该积极的、主动的去了解工人的建议及对如何提高效率的认识。只有他们的建议才是真正的问题根源,怎么解决,他们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说这些其实都不太具体,具体的建议重点如下:
(2)建立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
以生产组织架构和运作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系列综合应用活动的形式和要素,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良好地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使全体人员得到以发展。
1.生产组织的职能将总体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单位或个人,并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关系。
2.按流程排工位,依据作业时间量决定间距及复杂性,配置指导书工位,材料的投入,不良品的标识,工具·设备的放置。
3.确定工位平衡与流水线的顺畅,依据熟练程度合理安排员工,生产线不会堆料,留空间,不会有的人忙死,有的人空闲,不会导致漏作业。
4.人员工位顶替,合理分配个人特长,快手·慢手心中有数。
5.注重管理新员工,指定负责指导的专门人员,并明确责任,定时检查·确认。
6.确定有效生产能力与资格管理,分实习期·独立期·自主期·熟练期·级别期·发展期。
7.权力线要明确:员工(完成任务,报告问题)-组长(执行任务,处理问题,报告结果)-主任(监察执行,报告生产,处理问题,总结计划,上报成果)
8.造就多面手,区别员工强项,注意栽培和使用·充员,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
(3)生产车间的整顿。
建议:
2.整顿。除必需物品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一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干部(小组长、车间主任等)的责任追究。这种整顿对每个部门都同样重要,它其实也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科学,它研究怎样才可以立即取得物品,以及如何能立即放回原位。任意存放物品并不会让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反而使工人的寻找时间加倍,必须思考分析怎样拿取物品更快,并让大家都能理解这套系统,遵照执行。这样:
3.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上的灰尘、污垢、碎屑、泥砂等脏东西清扫擦拭干净,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公司所有人员(含董事长)都应一起来执行这个工作。
(4)实施绩效、计件薪酬:
咱们公司目前只有小组长和一些重要的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在计件核算。其实,每个小组80%的活都是学徒工在干,他们工资很低,劳动强度却很大。他们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学到技术以后带着技术离开我公司。而这部分人却占工人人数的一半。这就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如果给他们也计件算工资(当然学徒工的计件单价要相应的减少),他们的积极性势必会上更高的台阶。并且我们这也算是个人性化管理,很可能会吸引很多别的公司的新学徒来我公司工作,这也在本质上解决了一些人员招聘难的问题。我们经常讲的一句俏皮话是“计时不要脸,计件不要命”。
第二,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1)
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讲,只要品质好,效率自然高。不良品返修往往会影响3倍以上的效率。在以往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都花费大量的资源做好首末件、全检、专检,却忽略了员工的自检与互检。
1.
2.员工互检,一般有两条质量管理原则:第一原则,当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的时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检测出存在不良产品,比如提供10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