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应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2017-12-28 08:27:09)一、问题的提出
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在幼儿园新学期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幼儿大部分都处于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过渡阶段,有着较严重的分离焦虑。当幼儿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时,如果没有正确对待就会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表现出羞于和他人说话、遇到问题退缩、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等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很多家长都曾经历过幼儿入园时难舍难分、痛苦流涕的场面,也体验过幼儿入园适应不良、分离焦虑对自身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严重影响。因此,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也备受家长关注。但缓解孩子入园焦虑、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仅要靠幼儿园的努力,每个家庭也要为孩子入园做准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目前,幼儿园已经开展了一些家园合作的活动,我们发现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有一定作用。由此看出,家庭对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家园合作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我们提出了“家园合力应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旨在尝试和实践家园合力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教育指导方法,分析新生入园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幼儿尽快的缓解入园焦虑。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
国外学者[奥]弗洛伊德曾提到,“焦虑”及“入园焦虑”的定义分析,焦虑是对外界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认为:“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觉察到有威胁时的反应,它伴随某些特定的感情(如恐惧、焦虑、愤怒)一起出现。”
国内也有许多教育者,对幼儿入园焦虑展开了研究。如:刘少英、陈帧在《梯度入园对幼儿焦虑的缓解》中研究对比了梯度入园和全天入园两种方式下幼儿的入园焦虑程度,结果发现,梯度入园比全天入园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但是梯度入园并不能完全解决幼儿的入园焦虑,如幼儿的午睡焦虑就需要梯度入园和其他家园支持手段相结合,共同进行缓解。魏芹(2012)提出了通过家长来缓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调整教养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引导幼儿喜欢教师和同学。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如:陕西省旬阳二幼的《缓解新入园幼儿情绪焦虑的行动研究》、大丰市万盈第二幼儿园的《帮助新入园幼儿克服焦虑有效办法的研究》等。
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从幼儿园视角来研究幼儿入园焦虑,在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时,倾向于针对幼儿园的措施,对家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分析的研究较零散,对于家园合作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总之,在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却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研究,使得先进的教育研究理论与幼儿教学现状不能有机集合。本课题重在研究一套比较系统的针对家园共育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教育指导方法和策略。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人面临或预见到某种现实威胁和危险时,会出现焦燥不安、紧张和恐惧。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就会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
2.入园焦虑:幼儿入园之初,陌生的环境、老师、小伙伴会给他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也会给他带来生活上的不适应。我们将这种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不正常反应称作幼儿入园焦虑。
3.家园合力:指幼儿园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展开家庭教育,使教育形成合力。本课题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来缓解新生幼儿入园时的情绪焦虑。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幼儿焦虑对幼儿而言是一种发展性适应,而有些严重超过幼儿承受能力的心理压力,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如产生恐惧忧虑、攻击性行为、睡眠障碍、免疫力低下、性格孤僻、食欲减退等。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缩短幼儿入园焦虑期的过渡时间,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2.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他们更善于用大众化的方式去管理和教育孩子。新生幼儿家长面对幼儿焦虑情绪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迫切需要幼儿园对他们进行相应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家长更清楚的认识幼儿成长发展过程的变化,指导家长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了解幼儿园的活动方式,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前准备工作,使家园共育和谐发展。
3.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有利于幼儿园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促使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细致化,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和家园共育效果。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和“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以此消除分离焦虑。
2.《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指出: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活动效率,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并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瓦解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消极情绪的产生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危害,尽量克服他们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克服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有助于他们愉快的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和伙伴、教师友好的相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处事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使他们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家庭、幼儿园应成为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采取多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以家园互动的方式来缓解家长和幼儿的焦虑情绪。
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研究,了解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的现状,探索家园合力应对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有效对策,更好地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使幼儿尽早摆脱不良情绪,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现状调查的研究。
通过家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新生入园现状,概括其表现,找出家长、老师、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
2.指导家长在家庭中预防幼儿入园焦虑措施的研究。
科学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培养和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持家园一致。
3.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家园合作途径的研究。
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多个环节来探索家园合作的途径,使家长走进幼儿园,与教师共同携手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
4.家园合力有效应对幼儿入园焦虑策略的研究。
(三)创新之处
本课题尝试从幼儿自身、家庭和幼儿园三方面入手解决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问题,通过对家园合力应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研究,可以科学地指导家长对孩子入园前的培养和教育,了解幼儿逐步克服分离焦虑的过程,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家园共育找到解决幼儿入园焦虑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从而改善新生入园焦虑的现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园规范对新入园幼儿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的活动开展,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方案指导。
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确立对象→现状调研→实施试验→整理分析→总结报告。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分为三部分做调查问卷及访谈,一部分问卷设计的目的是调查幼儿教师关于幼儿入园焦虑的理解和应对策略。一部分问卷设计的目的是观测家长在幼儿入园焦虑中起到的干涉作用。一部分问卷设计的目的在于了解、观测幼儿入园过程中心理变化对入园焦虑的影响作用。
2.行动研究法。对随机抽取的入园幼儿,在入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的干预其行为活动。定期对幼儿收集数据,处理分析。观测其焦虑情绪的缓解。
3.个案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研究者选取某个特定的对象(比如某个刚入园的幼儿新生),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探索,研究其行为、心态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关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不断进行总结归纳,探究出能够推动家园合力应对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有效对策,更好地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0月)
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2.查阅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生入园焦虑研究的学习与教学的研究成果和课程方案,建立研究资料库。
3.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9年8月)
1.随机抽取我们幼儿园两个小班幼儿,入园观察幼儿刚入园的行为活动,及幼儿教师的管理策略,与幼儿教师及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实施计划,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2.根据观测,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对本幼儿园的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试验,确定调查问卷的测试项目。对幼儿教师,幼儿家长进行调查问卷的项目测试,收集整理数据。
3.根据研究方案组织实验班对新入园的幼儿和家长进行缓解分离性焦虑的活动研究,追踪个别幼儿进行个案研究。
4.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精心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友爱的同伴互助关系,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
5.通过各种活动开展研究。如: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创设温馨的育人环境;以多种形式向家长进行入园前预防入园焦虑的指导方法;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等,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并写出阶段性总结。
6.收集新生入园适应阶段的影像资料,对研究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制定相应的对策。
7.中期鉴定,聘请专家来园指导。课题组分析前一阶段的材料和数据,写出阶段总结和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根据专家中期评估的意见,改进下一阶段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8.积累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反思分析实施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
1.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做好结题准备。
2.整理、统计、分析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教科研部门进行鉴定、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一) 现有基础
课题组成员曾先后参与市级课题《家园合力提高幼儿园区角活动效果的研究》、《开发美术乡土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幼儿口语发展关键期的适时施教研究》;区级课题《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师幼有效活动的研究》等。均发表过较多的优秀论文,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至目前为止,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乃至实物资料,这为课题的有效研究夯实了基础。
(二)师资队伍的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2名幼儿高级教师,2名幼儿一级教师,均为本科学历,2位学士,平均年龄31岁,是一支朝气蓬勃、奋进向上的科研型队伍。这些教师不但是我园的骨干教师,也是全区的幼教新秀,她们有着勇于创新的热情和乐于奉献的激情,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都是精力充沛、多才多艺的年轻教师。她们勤于钻研,善于发现,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在组织活动、观察引导、总结评价方面有了初步成果,相信一定会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保证课题顺利结题。
(三)制度保障
1.研究时间保障:(1)每周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时间。(2)每月一次教研观摩活动。(3)一季度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
2.经济保障:课题经济资源及时、丰富。本园拟定相关制度,在课题研究经费上专项投入,优先派送课题组成员成员参观培训,对有优异表现的给予相应的奖励。
3.幼儿园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幼儿园办学的理念之一,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幼儿园为了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实行集体备课制,并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了多媒体、电子备课室、录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设备,从多方面给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浓厚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成员分工
1.邢淑萍为本课题的指导教师和顾问;
2.石娇娜、田莉华负责课题设计、整体规划和理论研究;
3.宋楠、郭田田负责调研与理论研究;
4.郝飞负责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
十、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
[3] 刘蓉.家园合作携手帮助幼儿渡过入园焦虑期[J].时代教育,2013(12).
[4] 齐威.家园合作缓解幼儿入园紧张情绪[J].黑河教育,2015(4).
[5] 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6] 赵淑英.幼儿园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