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青玉玉羽人
高12.5厘米,宽4.5厘米,厚6.6厘米
东汉鎏金铜羽人
高15.5厘米,底径9.5厘米,重1495克
藏洛阳博物馆
一、道家修炼养生是食玉的理论基础
人,老而不死为仙。
《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庄子的《逍遏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屈原《离骚》:“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二、汉武帝是食玉的带头大哥
汉武帝沉迷道家养生求仙之道,先后崇信四大术士。其中栾大获封大将军,还招了驸马。地位比战功赫赫的卫青、霍去病还显赫。
受术士蛊惑,武帝大量服用丹药,露水玉屑不过是配药而已。《史记》武帝“于未央宫以铜作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取云表之露,拟和玉屑,服以求仙。”是汉武帝食玉求仙记载。彼时,皇家垄断玉材,食玉是极少数人专利,没有扩散开来。
其实,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痴迷长生不老,求仙得道;一样迷信术士,大量服用丹药。推测秦始皇也是喝过玉屑的,只不过不见记载,不敢妄下结论罢了。
三、魏晋南北朝食玉成风
历经东汉末年战乱,中国丧失了西域等大片国土,也湮灭了开疆拓土的英雄主义。道教的神仙思想风行,人们更崇尚内心安宁,追求修炼可成仙。
东晋的葛洪是皇帝宠幸的炼丹大师,其著作《抱朴子》载:“玉亦仙药,但难得耳。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也。”《抱朴子内篇·仙药》:食“玉”能“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饴,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 在魏晋时期的道士们以为服用大自然创造的永久之物就可以羽化成仙,于是在当时社会,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食玉”蔚然成风。
摊开魏晋古地图看到:彼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西域建立了南凉、北凉、西凉、乌孙等少数民族政权。于阗国的和田玉原料,重重阻隔难得进入中原。于是,食玉无门的人们把目光盯上了古墓。一时间挖坑掘墓之风盛行。
凡能罗而至之者,皆被那些“有道之士”们填入杵臼、灌入肠腹中去了。这时期的玉器都被人吃掉了!
四、食玉效果又如何
喜爱吃玉的北魏明元帝等皇帝,基本都是短命皇帝。《太平广记》记载,北魏孝文帝时代,流行吃玉的北魏,也常见大臣们英年早逝。
《魏书》说征西大将军长史李预,羡古人餐玉之法,到蓝田去找玉,得环及杂玉器百余枚椎成碎屑,研为粉末,每曰服食。一年后,病重将死对妻子说,按“餐玉法”,服玉之人应当隐居山林,摒弃嗜欲,而我却是嗜酒好色过度,不是餐玉不对,是不良生活习惯害死人啊。
到了唐代时,大医圣孙思邈终于发出怒吼:“明其大猛大毒,不可不慎也!”历时800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食玉之风”,终于被叫停。
五、科普和田玉
和田玉属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化学成分是含水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当代医学证明,玉石并没有药用功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