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蛙崇拜是中华民族源头之一
"羌"是古代对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游牧民族的泛称。早期生活在我国西北部甘肃一带。这里有著名的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遗址位于甘肃天水,距今7800年前,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文化遗址时间跨度越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
传说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古羌族是蛙崇拜部落。
大地湾文化下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涉及范围包括黄河中游的甘肃到河南,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等文化遗址中,出土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的蛙纹彩陶。表现深厚的蛙崇拜。仰韶文化的影响范围很大,伏羲女娲文化从天水传到各地。
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势力范围扩张到山东河北一带,与正在崛起的黄帝部落形成生存战略竞争。4700年前,发生了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板泉大战。炎帝战败,羌族一分为三:1,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山东一带融合,形成夏族;2,一部分退回西北地区成为西戎;3,一部分进入了岷江上游一带,即今天阿坝州的汶川、理县、茂县,绵阳。留在西北地区的西戎终结西周并短暂占领长安。后被崛起的秦人战胜,残部继续向青藏、云贵高原流动。
蛙崇拜与鸟崇拜、龙崇拜、牛崇拜等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源头。
三、蟾座凤鸟羽人
2000年湖北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羽人踏于凤鸟头部之上,凤鸟两翅展开,振翅欲飞,大蟾蜍匍卧,蟾蜍头部上昂,嘴巴张开,犬牙交错,大圆眼外凸,独具夸张的艺术感。蟾座凤鸟羽人是楚人精神与灵魂的寄托,表现了楚人渴望飞天升仙、畅享极乐的愿望。
蟾座凤鸟羽是蛙崇拜的巅峰之作,把蛙崇拜推向了极致。
四、蛙崇拜探源
第一,蛙崇拜实质是生殖崇拜。古时生存条件恶略,生命脆弱,古人平均寿命很低。史前无记录,商代18岁,西周至秦朝20岁,汉朝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林万孝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人,是部落最重要资源,生殖是关乎部落存亡的头等大事。蛙的生育能力很强,它能生下一群群的小蝌蚪,而小蝌蚪们又能从完全没有脚发育到两条,最后再变成四条。这样神奇的生命现象使古代先民羡慕和崇拜。蛙被奉为生殖之神,成为人们祈求生育的对象。
第二,蛙崇拜与雨水有关。伴随春雨的到来,青蛙们结束了冬眠,发出呱呱的叫声。因而在人们的感觉中,密集的蛙声总是伴随着春雨。青蛙这种预告降雨的作用,误以为蛙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降雨。再有,古人崇拜蛙的凫水能力。洪水是威胁先民生存的最主要灾害。为避水害,先民选择河流二级台地居住。既要得水之利,又要避水之害。蛙两栖,陆上跳跃腾挪,水中自由潜翔。这种超能力,让古人羡慕不已。
四、蛙崇拜流传至今
羌人在迁徙过程中,传播了羌文化,扩大了自己的影响,羌人与汉族、藏族、彝族、白族、怒族、纳西、哈尼、独龙、门巴等十几个民族曾有密切的族源关系,正如费孝通所说“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淌着羌族的血液”。
时至今日,壮族、彝族、侗族、黎族、纳西族、满族等与羌族有渊源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对青蛙的崇拜与喜爱。广西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过“青蛙节”的习俗。当地把青蛙叫为“蚂拐”,因此“青蛙节”也叫“蚂拐节”。四川纳西族供奉的生殖女神“巴丁拉木”,即为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