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藏西周玉璇玑,图1、图2、图3,斜径6.5x6.5x0.6厘米
内孔径1.5厘米。和田白玉玉质,温润晶莹,斜刀一面坡雕阳线,三条吐水龙旋纹等分缠绕,首尾相交,非常生动精美。玉璇玑沁色明显,过渡自然。是难得一见的古玉精品。
一、文字记载用途成谜
“璇玑”二字,源出《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子所著的《尚书·舜典》中对玉璇玑的解释是:“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西汉学者孔安国释:“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吴大澈《古玉图考》有一幅《璇玑图》,并注释:“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是玉外郭有机牙三节,每节有小机括六,若可铃物,使之运转者,疑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今失其传。不知何所设施。”
其实玉璇玑真实用途,没有定论。观天象用具有道理,吴大徵说浑天仪配件就很牵强了。近五十年考古发现,玉璇玑都是单个出现,没见与其他组件成浑天仪的。也有说是织渔网的工具,没什么道理。
本博更倾向是观天象用具兼祭天神器。
二、考古发现
图
4 1
978年山东滕县出土.大汶口文化晚期
图
5台湾故宫博物院
图 6
开封博物馆藏
图
7
商代中期
图
8
商代晚期滕州市前掌大墓出土
图
9
山东五莲县丹士遗址出土
图
10
凌家滩晚期
三、玉璇玑源流梳理
1977年,考古学家在山东胶县三里河畔的一片高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群,在一位约六十岁的老太太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璇玑。这件玉璇玑制作于5000年前,是最早的玉璇玑。考古学者为玉璇玑排列出一个流传路线:
5000年前,玉璇玑在山东东部出现。大汶口文化晚期。
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璇玑在辽宁东部沿海登陆。不久,从山东向西进入河南、陕西。
商代,由中原向北南分流,传入河北、湖北。
西周玉璇玑高峰。雕琢精美且有一定数量。
春秋稀少。战汉绝迹。
战国进入铁器时代,陀具更加锋利,战汉时期是中国第一个治玉高峰。在这个背景下,流行2600年的玉璇玑却绝迹了,真是遗憾啊。究其原因:
第一,春秋战国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人们天文学知识更丰富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书中记有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汉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它记载了五大行星的运行,其精确度十分惊人。玉璇玑失去了工具功能。
第二,“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玉璇玑失去了祭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