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框架新概念
美欧考古界认为文字、城邦、青铜是文明的门槛。据此,我们过去把夏商之前距今8000年开始,统称史前文化而不是文明。即兴隆洼文化(距今8000年)、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龙山文化(距今5000—4000年)等等。
今次,史前文化从距今5800年至距画了一条上线,距今3800年画出一条下线。建立两个新概念:古国时代、王朝时代。这是建立在大量考古成果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文化、文明的固有边界。
二、古国时代三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为距今5800-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并确认该遗址第一地点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出土各类泥塑的著名的“女神庙”就坐落在其中一座台基上,这座台基规模宏大,目前的残存高度4.6米以上。这一发现对了解牛河梁第一地点的建筑关系和祭祀性质意义重大。这是红山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阶段,大约为距今5200-43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开始衰落,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
焦家遗址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这是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墓葬有多重棺椁和随葬玉石陶礼器的制度化表现,是中华文明礼制物化表现形式的源头之一。近三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围绕水利系统展开。塘山以北的良渚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在更远的径山、德清等地也发现了水坝的迹象,C14年代都是距今5000年左右,和原有的11条水坝属于同一系统。
第三阶段,大约为距今4300-3800年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发展陷入停滞,中原和北方地区后来居上,开始新一轮的文明化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三、王朝时代
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这些道路和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三星堆遗址的突破性工作,是初步摸清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结构,新发掘清理了6座“祭祀坑”等大量重要遗迹,出土文物12000余件(完整器2300件)。研究表明,8座祭祀坑的埋藏年代集中在商末周初(即距今约3100-3000年)。
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的转角浮雕,为石峁皇城台大台基石雕的年代、建筑性质的判断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在大台基西侧200余米处,首次发现以石墙框界、成排分布的贵族专属墓地。
陶寺遗址确认了一处迄今所知最大的史前时期夯土建筑基址,面积达6500平方米,主殿总面积540余平方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
四、夏朝谜失
夏朝是否存?一直存在争论。
既往认为:夏朝存在于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就是距今4070年至3600年,禹是开国之君,共传14代、17后,历470年。本次,古国下线切到了距今3800年,切掉夏朝270年,而商朝前1613年立国,距今3740年,又切掉夏朝40年。留给所谓夏朝空间只剩160年了。这160年处于王朝时代,不确定是夏朝。
商代甲骨文并无夏朝记载。至今考古也没找到夏的都城。最早文字记载夏朝在西周。有专家推测,西周创立夏朝概念在于托古喻今,为灭商立周寻求合理性依据。商朝既然灭夏建国,周当然可以灭商立国。
本次公布文明探源工程新成果,并没有提及夏朝,看来夏朝真的迷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