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孟
老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77
  • 关注人气:4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两枚玉印看古代“吏”内涵的演变——

(2023-01-26 12:01:01)
标签:

杂谈

                                                                                                图    1
从两枚玉印看古代“吏”内涵的演变——
             印文    戴吏
                                                                                        图   2
从两枚玉印看古代“吏”内涵的演变——
                           印文    魏吏
                                                                                                                                      图    3
从两枚玉印看古代“吏”内涵的演变——
          战国        2.3x2.2x3.0
                                                                                                                                              图     4
从两枚玉印看古代“吏”内涵的演变——
       印文   戴吏
                                                                                                                            图    5
从两枚玉印看古代“吏”内涵的演变——
                          战国        2.3x2.2x3.0

第一、二枚战国玉印

          两枚印章时代都是战国,大小都是2.2x2.3x3.0。印文分别是:魏吏、戴吏。魏吏鼻钮,戴吏龟钮。私印还是官印?戴吏、魏吏是人名吗?查阅资料,查无此人。显然是官印。
      既是官印,戴、魏是姓氏还是国名?吏是名还是官称?这都是谜一样问题。

第二、“”的演变
      ”在不同时代,一般有不同含义:
       1,汉代以前”是大小官员的泛称。如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大吏、长吏,都是用来指代地位较高的官员。又如司马迁《史记》中所著《酷吏列传》《循吏列传》等。杜预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
  2,汉开始官、吏区隔,专指低级官员。为官府中承办具体事务的人员,没有任何决策权,也不由国家供养。《汉书.景帝纪》纪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西汉县令(长)、丞、尉之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就是说汉代,”地位虽然不及从前,但是,俸禄至少二百石。记住一个门槛——二百石。
   3,唐宋明清,”地位越来越低,成为跑腿打杂没有品级的低级官员。如《水浒传》中宋江之流。明朝俸禄低,正八品年俸5.5石,从八品年俸5石。那真是少得可怜。俸禄之低,也代表着地位之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