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2004年,宁夏固原市招商引资,遂投资开发六盘山森林公园。六盘山是陇山的余脉,是泾河发源地,风景秀美,是黄土高原一颗明珠,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历史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拱卫关中著名的北萧关就在六盘山口。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攻破萧关,长安震动。
景区远离城市,有个叫白面镇的小镇子,规模小,商业欠发达。2004、2005两年基本住在景区龙门宿舍。那是1990年代砖盖的平房,没有卫生间,煤炉取暖,条件极其艰苦。公司本地员工大部分是回族,为尊重当地饮食忌讳,员工食堂从来不做猪肉,有时候,野猪坠崖,就地掩埋而不食用。
景区距离宁夏固原市98公里,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距离甘肃平凉只有76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多一点。馋了,就溜到平凉市打牙祭。
二、茹坚先生
强哥是哥们也是法律顾问。他父亲是陕北老红军,文革前的平凉行署副专员
。他在平凉长大,直到一文科状元考进北京大学法律系才离开。经强哥介绍认识了他的同学,《平凉日报》
总编辑茹坚先生。
茹坚首先是一个专注平凉本地历史文化的学者。在中国,各地都有这类学者。他们梳理本地历史脉络,收集与本地历史有关的史籍文字,严实的大地遗迹勘察。总之,对于本地历史,他们掌握丰富第一手资料,挖掘深刻,研究透彻。
其次,茹坚先生是一个大收藏家。二十年过去了,曾经看过的藏品印象深刻。一是耀州窑系列瓷器,记得有个娃娃图案梅瓶,精美了得。二是莫高窟手抄本经卷,俊逸而不失庄重。茹坚经济并不富裕,能够收藏如此多精品,需要老辣独到眼光,和捡漏机会。
再其次才是《平凉日报》社长、总编辑。
三、玉缘
记得2005年秋天,我们相约固原市古玩小街逛游。那时候,我钟情青铜器,涉猎玉器。他看中一块明嘉靖款玉牌,我也喜欢,就直接说:“茹总,让给我吧。”他就看着我笑了,就把玉牌递给了我。这块牌子,我珍藏至今。
当年十月份,我们俩在银川市解放街老百货大楼不期而遇。他兴奋地说:“老孟,我淘到一个玉箭簇。”说着,从脖子上摘下来,递给我。我伸手一接,一拉,线头另一端,还勾在他指头上,嘣一声,玉箭簇带着红线在空中飞行5、6米后,啪一声落到地上,碎了。
我的心一下收紧。要知道,自从进入青铜时代,箭簇都是青铜铸就,玉箭簇,是礼器。少说也有2500年物件,就这么损毁,罪过、罪过。
随行者捡拾回来。茹坚愣那里,涨红脸,神情及其沮丧。
四、睹物思人
在六盘山那两年,有个姓虎的商人,用假青铜骗了我一笔钱。研究青铜十几年,还能吃了药,对我打击很大。从此,我专注古玉收藏,经过二十年积累,终成古玉收藏大家。
前不久,我收到一枚玉箭簇,我立刻想到了强哥和茹坚先生,想到那枚在空中飞行带红线的玉箭簇。
非常期待与强哥、茹坚先生把酒言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