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2021-05-30 20:11:18)
标签:

书法

书法碑贴

书法技巧

图片

文化

分类: 诗词雅言
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1、题包公遗像    宋·无名氏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翻译:龙图包拯,他是怎么样的一生呢?他光明磊落,冰清玉洁,心里只装着国家和社稷。报效国家,尽了自己的忠心,做官时从来没有向任何邪恶势力屈服。光耀的清官名声,与世共存,永远也不会消失。

2、赞颂题名碑   元·王恽

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

       翻译:拂去残缺题名碑上的灰尘,感受包拯的道德风范。千古不朽的包拯、范仲淹受到纪念,留下许多题咏。受惊的小鸟在庭院里的柏树周围绕来绕去,可是一想起包拯的威严,也不敢在树上停留了。

3、浪淘沙   宋·刘克庄

早岁类寒蛩。晚节遭逢。曾开黄卷侍重瞳。归去青藜光照窗,阶药翻红。
出昼颇匆匆。主眷犹浓。除官全似紫阳翁。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

4、游濂泉    宋·赵必象

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兮,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

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

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凛。

我欲采薇隐此山,只恐林惭涧恧锁松关。

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亩寒冰和露饮。

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

5、北宋皇帝送给包拯六十大寿贺礼时太监附诗

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上上面这首诗。

6、包拯拒绝皇帝贺礼诗  

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皇帝送礼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

7、包拯写过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有关包公(包拯)的古诗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