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与智永《千字文》缠绕七世的缘

标签:
书法书法碑贴书法技巧图片文化 |
分类: 聊聊书法那些事儿 |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与他的儿子被称为“二王”。其书法翰逸神飞,影响深远。
王羲之 《兰亭序》
智永,王羲之第七世子孙,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代表作《真书千字文》。
智永《真书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许多相同字,我们通过这些相同字的比较来探寻千百年前这两位书法大家之间的异同之处。
从
“ 和 ”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2c7c7c9439ea417ebeef2dc5e3f9c508.jpeg
主要的不同之处集中在第一笔和第二笔。
第一笔横撇,自右向左行笔,《千字文》中是直接按笔下去,《兰亭序》中按笔之后提笔从上方向左出锋,一提一按的关系更强烈。
第二笔横,《千字文》中顺势向右行笔,《兰亭序》中是向向下方顿笔,接着向右调锋。《兰亭序》中有行笔蓄势之意,而《千字文》用力柔滑。
“ 岁 ”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44ca74ed86324aaa8916a3fed05075bb.jpeg
智永的走笔紧密,笔画集中,整体更为沉稳。
王羲之走笔变化多端,笔画偏细,整体尽显飞逸潇洒之感。而最后的戈钩也是位置不尽相同。
“ 年 ”字,起笔处的曲线在《千字文》中不出锋,《兰亭序》中出锋,起笔方向智永相对变化少。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22e11fb77c74465fba2a17c33cff7331.jpeg
“年”字里的竖画王羲之走笔重两端较粗,而智永由细到粗收笔轻逸。
“ 九 ”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d0ef5827e7824d38a519349074a57713.jpeg
《千字文》中智永从右方行笔,起笔后的那一撇只走了一个小弧度的弧线,《兰亭序》中落笔的那一撇的弯曲度更大。
“ 在
”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d9b7f36d91c44877a96cc1a71e35692b.jpeg
《兰亭序》中三个横起笔与收笔都不一样,三个横各藏韵致。《千字文》中的撇较为收敛,《兰亭序》中的撇更为夸张。
《千字文》中的两个竖画提笔向下笔势一致,《兰亭序》中的两个竖画左边的收笔稳重,右边的笔势和畅,各有韵味。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014cf539d58f4029822445b6d67b7e5a.jpeg
《千字文》中的
中间的两个“田”字,转折处智永一笔带过,王羲之的转折处显方正。
《千字文》中的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a651a5fabd1049ca80f19a42e137aa1a.jpeg
智永的长竖直接下按收笔于外侧,王羲之的长竖收笔于内侧。
再看“阴”字中间的三个短横,智永下笔由细到粗,留白平均,王羲之的中间的两个短横距离近,上方留白大。右半部分最下方的长横,智永处理为笔势上挺,而王羲之笔势呈下凹势。
智永的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1615f304509843b2858834856d67a156.jpeg
两个“亭”字的长横行笔方向不一样,智永横画是向上挺括,王羲之的横画是平滑向下。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64c80010b1db4bdca73dd4693cccc87b.jpeg
“ 也 ”字,智永的“也”字竖画起笔高落笔短,王羲之的“也”字,落笔长而偏下。智永的竖弯钩转折圆滑平缓,王羲之的竖弯钩转折弧度明显。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23a89aa0065f49ebb96406bb4dba2ef4.jpeg
智永的
《千字文》中的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d2cfcd42f1244029b10f57edd2647a8b.jpeg
智永的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37b3efc458b04382ba97090846c22faa.jpeg
《千字文》中智永的的一些转在《兰亭序》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如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5b035748ba3b4b4893ebd14632aa8a99.jpeg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一些捺,智永的千字文中没有体现,如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5c032be1b9ba4afa92bc00014b68b242.jpeg
从
智永的《千字文》 已改变古拙的横势, 更趋向于妍媚的纵势,
整体的字法更趋于严整, 成为唐代楷书法度严谨的开端, 但结字规律还是遵序先辈的字法, 尤其与《兰亭序》 很多相似之处,
左右结构的字如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82f1ac29d6a24f709a36581eb85f9476.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627fd60ec4634717a4c724c6c52034a7.png
左:智永 右:王羲之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95273bedacd24b3a8b9bbd5cda5bd780.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1ff44e5f4ee944299faedbe6d7b27574.png
左:智永 右:王羲之
这种左边高右边低的结字, 此类结字法在智永《千字文》 和王羲之《兰亭序》 中非常多见。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21e1eb01d73a4d76a4367a14f3557240.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626d9621565443b581ef1be61577e715.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bbfa50fbfb604bbaaa24265bd46c2e88.jpeg
智永《千字文》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577d60e79d5e415ca0461d717d0095e6.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85e0551674114038a311b5a81586f3d0.pn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1abf1ba6ad994d1d8155fef1ef14f2d4.jpeg
王羲之《兰亭序》
第二种就是左低右高的结字, 如智永《千字文》
里的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b959ffafc0004343b5d63fd509ff4bc4.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82fda5155b3443b68b5e76eab7d8fdb2.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3fca112c41b5478889e90c00dd90f64d.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561238c8e60f4b15aac06554e91a4587.jpeg
智永《千字文》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6d93c1b1d9aa440face953596df3160c.pn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f41a087133db4b519d20a611acd79494.pn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d56036c9b4e84ef880f65327305d586c.png
王羲之《兰亭序》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智永《千字文》中左右结构的字中心收的很紧,而《兰亭序》 的则左右之间留白较大, 中心相对较松。上下结构的字头重脚轻, 整体重心偏低, 妍美中带有的意趣。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e22af9f1c44c4049934a4dfb1315b73c.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f06472b348d64a80b48a1f4b32eedd8a.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51e330e37a134776823142d470e11251.jpeg
智永《千字文》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87d70b39984346b3bae5f7477ee518dd.pn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29d7f2fa31624bccb44b977b165ea922.pn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e8b8adf660da4af1870541a4aa387470.png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 和智永《千字文》 结字上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字内空间的分割上, 在留白和疏密分布上智永不及王羲之变化丰富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803f7a2fabd6484baac1b2427392e1c9.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e52f56671eab419d83ff48845d21c924.png
左:智永 右:王羲之
“相” 字右边的“目” 中间两横, 智永《千字文》几乎是平均分割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b782cbb9b9284b9b8c7efdb4db516e3f.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b47afbdffd4b4563926784b2dd93f5ed.png
左:智永 右:王羲之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1ce89ff6da79489fad540ca8a79b1411.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30/31ab5587e39d464db8d9f5398a1bdfd8.png
左:智永 右:王羲之
而《兰亭序》中的则是中间留白小, 上下两端留白多,智永《千字文》中“同” 和“惠” 等很多字中也同样存在布白过于平均的问题。
通常人们对汉字的第一感觉就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其实并非如此。
以智永《千字文》 为例, 将这些字的外轮廓框起来就会发现其实它们并非正方或长方形,而是一个多边形, 有的甚至是不规则图形, 就像山上的石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 大小参差错落却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智永的《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区别在于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而相同处是两者的笔画走势相同。
智永《千字文》 善用逸笔或加强主笔来打破方形的字势, 使字形更加的丰富多变如山石般错落有致, 具有自然之“气韵” 。
中国的书法是一个抽象的艺术, 它不同于西方写实的绘画, 西方讲明暗, 中国艺术追求虚实, “气韵” 则是的它精髓。
而“气韵” 具体的表现到书写线条上就是对曲线的一个运用, 在结字上就是对“破方” 的追求, 这也是我们现代书法区别于晋人书法的一个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