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跋尾》,长枪大戟、锋芒外露!

标签:
书法书法碑贴书法技巧图片文化 |
分类: 宋金辽书法 |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擅行、草二体,书法结字中宫收紧,而四面呈放射状,笔画长枪大戟,筋脉舒展,锋芒外露,骨力特健,这是他得力于“瘗鹤铭”的结果。黄庭坚的这种书法风格后被明代的沈周和文徵明继承。
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跋尾》
元符三年(1100)正月作于戎州(四川宜宾)
纸本墨迹,大行楷书 45行 172字
34.1cm×556.5cm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友、艺术赞助人艾略特藏
现陈列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209/2a6fe64b5175400da9447c85947bb95b.jpeg
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209/7e09bd3597094b96bd016463c0a161d7.jpeg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209/d279dc882e7f4133827da3fdef7a854c.jpeg
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209/57252b6e5e034acfaf97c6ab3d5c455d.jpeg
《赠张大同卷跋尾》亦称《为甥张大同书卷》 行书 纸本 34.1× 552.9cm,凡45行,172字。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钤有“绍兴”、“内府书印”等印记,曾经徐俊卿、周湘云、张大千等收藏。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书此卷时,山谷先生五十六岁,身体状况並不佳,但心态雍容,虽在正月,然天气晴暖。卷中跋曰:『未知后日复能作如许字否?』这有两种解释:一是为其得意之作,日后未必达此;二是身体状况不佳,未必再能复作此书。
此卷书法气势宏博,视觉冲击力强。撇、捺尽力开张,意如荡桨,势如破竹,笔到意到,天真自然,顺势而行。把笔者,如军中统帅,运酬帷握,纵横千里,又怡然自得,未见刀光剑影,而能进退自如。山谷老人的性情表露无遗。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