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龚老先生通临《祀三公山碑》临本赏析

(2020-10-12 15:30:40)
标签:

书法

书法碑贴

书法技巧

图片

文化

分类: 当代书法

龚老先生通临《祀三公山碑》临本赏析

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4d637be1e4c246d4809351bbee3e897b.jpeg

东汉流传下来的诸多碑刻,形成了“汉隶”经典。汉隶的风格,论外形有扁有长,论起笔有圆有方;论姿态神韵,有雄浑瘦硬,有委婉优雅……

然而有块汉碑迥异于经典汉隶,放在汉碑当中,可谓“调皮”—— 这块碑就是《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上。

《祀三公山碑》是极有学术价值的碑刻,它在书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篆隶相兼,结体介于篆、隶之间。它把大部分篆的弧形掰直,而又没有明显的蚕头燕尾。而这,正是篆刻的常用方法。

龚望先生在1968年曾通临此碑,并在落款中说明临写的要点,很有意义。

龚望先生在落款中说:杨淮表、石门颂、大三公、裴岑、 戚伯著等,皆隶之最精者,然必熟于两京印篆,然后作此,气息方浓,否则必枯燥无味。

这是龚望先生自己的领会,算是一家之言,但有个道理是大家通用的: 学书必须广开眼界,若就某碑写某碑,就某家写某家,一定会越写越淡,丰富不起来。

下面就来看看龚老先生的《祀三公山碑》临本:

《祀三公山碑》

-- 龚望/临本 --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7143708e1a75407994da51062a4b10ad.jpeg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a3e42a38028047c7ac465e9a1a751792.jpeg

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56a42667114b42dab5798ff29ab815e5.jpeg

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547179e46772406d922459b0c943f313.jpeg

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d69447d2bf3244aabfd89574f9cf5618.jpeg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c18bbbb1dea343068a586889243655fc.jpeg

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9ddc9632d8ea438bab7e22a3babc2349.jpeg

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bc8e91b611054b93b4deebdc0afbc851.jpeg

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dae4e17644d64a5a9cf00619540cbcdf.jpeg

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9552eabbf13444c79fb1b7e8fb2dd658.jpeg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012/65d318811735483a99137fdda93f14a9.jpeg

龚老先生通临《祀三公山碑》临本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