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珣《伯远帖》

(2019-06-27 17:14:51)
标签:

书法

书法碑贴

书法技巧

文化

分类: 魏晋南北朝书法

王珣《伯远帖》

碑帖档案

《伯远帖》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释文:询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赢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尅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4/a808947e13a341fe8d2c2ff098a4bf4f.jpeg

王珣,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卒后谥献穆。《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

魏晋时期是书法艺术的成熟期,是书法历史长河的艺术高峰,研究这个时代书法的对于书法的学习来说是重中之重的关系。东晋时王谢家族善书者辈出,冠绝当代,但是所存真迹仅为一二。据启功先生鉴定“今存之晋人帖,世上流传而非由出土者,只有二纸。一为《平复帖》,一为《伯远帖》”。而《伯远帖》较之又尤为清晰易观。

《伯远帖》是当时日常使用的信件,因此这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更要的文献资料价值,从这件作品中反映东晋时期的诸多风貌。历代书家多有一比高下之心,在东晋时期尤其显著,王羲之欲与钟繇、张芝一比高下,书谱载王羲之云“吾书比之锺、张,锺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王献之欲与其父一较高低,书谱载“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固当胜。”所以在他们的书迹当中,依然能给人看到一种极力于技法表现的迹象。但是在《伯远帖》中,所感受到的是那种与世无争,毫无比强争胜之意,正如庄子的逍遥道外,怡然自得,从心所欲,笔随心转,任意东西。“书势自定时代”,若是晋人的士人精神是“追求潇洒风流、高情远韵”的话,用书法艺术品表现出的时代精神,《伯远帖》是当之无愧的。正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评价《伯远帖》“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01

用 笔

“珣”“顿”“首”三字藏锋为主,笔画浑圆,后面以侧锋行笔为主,深得“侧以取妍”之妙,如“伯”、“以”、“出”、“不”、“永”等字几乎每笔都大敢使用了侧锋行笔。侧锋的大量使用,笔画的飘逸之趣跃然纸上,东晋潇洒古淡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转折用笔丰富,既有“伯”“自”“峤”的折后直扫,又有“顿”“群”“隔”圆转丰厚,更有“申”提后轻转再下,当然如“期”和“此”中转折的方法是叠笔再起,所产生的视觉效应也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从中可以看出作品的笔法使用非常的娴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4/8f338eabee4240d599a7b1dfdfa6815f.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4/0fb8edda42bf4a1a8c99369b0f42b764.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4/3393fdab2e9b4fa6b5694aaf275a5755.jpeg

02

结 构

这件作品能表现出潇洒风流除了笔法的使用方面外,对于结构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疏密的对比和纵势、横势、斜势的大敢使用是其重要特点。如“群“之”“宝”“申”作纵向安排,而“伯”“以” “永”“相”夸张地左右拉开距离,形成强烈的呼应关系,如“始”“昨”等字则把各部件拉开,既增强了呼应关系,又使疏密突出。47字除“珣”“期”“获”3字,其余为倚侧,以奇为正。

03

章 法

此帖共5行,因为在字形结构上较多的拉开距离,整体略显疏朗,行与行之间并无交叉出现。1、2、5行行线非常清晰,第3行由上往下至中间处向第2行靠近,然后再打开。所以在行行之间的开合处理上和行笔风格一致,自然潇落。整件作品,上开下合,第1行由重到轻,中间3行以“始”“获”、“昨”为重字,既和前后呼应,也成为视觉中心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4/c3711b8dc10b448884680a66dd7c434b.jpeg

王珣《伯远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