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默尔索形象分析其一
(2020-06-02 18:22:47)《局外人》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从母亲去世到默尔索杀死阿拉伯人,第二部分是默尔索被捕后到审判结束。从默尔索对情感、工作、死亡“漠不关心”的态度,体现出了他在与世人所认为的世界作着自己的抗争。他摒弃被世俗规定的世界,看出这样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荒诞的,因此他与世界分离的态度在众人眼里便成为一种冷漠,他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但正因为默尔索看出了世界是荒诞的,人与世界处于一种对立状态,人被一种异己力量所左右,他以一种荒诞的方式作着对荒诞世界抗争。
一、从小说第一部分默尔索对情感、工作的态度看他的形象
第一部分是以主人公默尔索的第一视角展开的叙述,由于默尔索本身对荒诞世界的抗争与分离,因此他对世界的态度是漠不关心、平静理智的,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叙述时,也是以平静、理智、漠不关心的方式,将一件件事情,以碎片化的形式展开。
在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就去游泳,还遇到了玛丽,并且一起去看了搞笑电影,晚上还与玛丽发生关系。这一切似乎都表现出默尔索对母亲的死毫不在意,甚至忘得彻底。但事实上在默尔索的认知里,对母亲的感情是不需要通过痛哭流涕来表明的,就像他知道这个世界世俗常理的荒诞,却依然戴着代表对死去亲人的哀思的黑色领带。同样的,对玛丽的情感也是如此,当玛丽说想要跟结婚,是否爱她时,他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再说,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只要说行就完了。”“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种话毫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她。”默尔索从来不说自己爱不爱玛丽,只是他原意跟玛丽结婚,甚至设想过跟玛丽的婚后生活,而且他从不掩饰自己对玛丽的欲望,他看到玛丽就想要笑,看到玛丽就从心里觉得她很美。或许这种情感在默尔索一贯以荒诞方式对抗世界的眼中,不是世俗的爱,这是默尔索的“爱”,所以他对玛丽说他大概是不爱的,而这正能体现他对玛丽的爱。
从对母亲和玛丽的情感,可以看出,表面上默尔索对两人的情感是冷漠的,但实际上确实真挚而深切的。他只是对情感的表达脱离了世俗的方式,这样一种不被理解的方式,更能表现默尔索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勇敢地对抗着这世界的荒诞。默尔索并非没有情感的完全冷漠的人,他的感情深切而真实,不是出于道德、伦理、习俗,而是内化于意识的朴素的情感流动。
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更是体现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按世俗常理,人们面对工作的升迁应该是兴奋喜悦的,因为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式,人想要活得有意义就要实现自我价值。但在默尔索眼中却不是这样的,他只是将工作看作是维持生活的一个工具,是自己的收入来源,他在得知可以去巴黎工作时,想到的不是去施展宏图大志,而是觉得“我就能在巴黎生活,一年中还可旅行旅行。”“对,但实际上怎么样都行。他于是问我是否对于改变生活不感兴趣。我回答说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我在这儿的生活并不使我不高兴。”因为世界和生活是荒诞的,并且这种荒诞很难凭借默尔索一人之力而改变,虽然他一直在作抗争,但是他依然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对于无法改变的生活,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
《局外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被视作是对西西弗斯神话内蕴精神的投射和重构。西西弗斯受到惩罚,要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每一次还未到达山顶,巨石便滚落下去,于是西西弗斯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而默尔索也是这样一个在做着无效又无望的勇敢抗争的人。在他离经叛道、违背常理的行为方式之下,隐含着一个具备西西弗斯精神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