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昌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2020-09-05 14:45:30)
标签:

开学模拟考

九年级

初三

南昌语文培训

南昌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眶(kuāng )       漂移      挑拨离间(bō )       世外桃园

B.棱角(líng )        枯燥      强词夺理( qiǎng)    人情事故

C.欺侮( wǔ )         帷幕      风雪载途(zài)       名副其实

怅惘( wǎng)        震憾      安营扎寨(  zài)     行将就木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氢弹原理突破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于敏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B. 齐白石画展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 风雪载途的寒冬,鸟儿们都销声匿迹地隐藏起来了。

D. 江西彩车上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点装饰,实则蕴含着许多象征意义。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某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呼啸的狂风夹杂这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两小时不到,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40厘米。

B. 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C. 目前仍有许多司机无视法规酒后驾车,对于这种违法行为交通部分还应该加大处罚和检查的力度。

D.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哟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青蒿素,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前沿。

4. 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

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和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

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

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噎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   B.     C.    D.

5. 下列各项中,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原句:我在网上买了一箱紫薯,没有几个是好的。

改句:我在网上买了一箱紫薯,全都是坏的。

B. 原句:今天负责扫地和擦窗户的不都是赵明吗?

改句:今天负责扫地和擦窗户的都是赵明。

C. 原句:这个题目并非不能使用其他方法解答。

改句:这个题目能使用其他方法去解答。

D. 原句:请不要在此处大声喧哗。

改句:可不可以不要在此处大声喧哗?

nanchang初中中考语文培训wei:ning6943

一、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山馆

宋代: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6.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时间(晚),地点(野馆)和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

B. 颔联写凭轩远眺之景: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 颈联中“远岫穿云翠”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景象,“畬田得雨肥”意味着丰足。

D. 尾联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7.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萧条”一词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的黯然、孤寂。

B. 颔联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的写法;而颈联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的写法。

C. “残菊绕墙飞”一句,以景写情,以残菊飘飞的萧瑟秋景来烘托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

D. 本诗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诗人的感情。

nanchang初中中考语文培训wei:ning6943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至于此。”宣孟与脯一朐,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致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赵宣孟:即赵盾,春秋时晋国人。绛:春秋晋国早期都城。wi:弯曲  :给贵族当奴仆 朐:弯曲的干肉。  :车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宣孟之绛      B.有饿人卧/不能起者  

C./更与女           D./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故(                 2)遗(     )         (3) 活(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2)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

 

11. 选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nanchang初中中考语文培训wei:ning6943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3)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5)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8)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7分)

听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12. 哪两个场景让作者“今听听雨竟也兴高采烈”?(2分)

 

13. 文中第段画线的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4. 作者先说“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后又说“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15.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

 

(3)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16.文章多处运用“宕开一笔”(即先腾出几笔写其他无关紧要或相反的内容)的写法来吸引读者或对比突出。请举两例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20题。

故宫斗拱的力和美

 

每年暑期,故宫游人如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紫禁城古建筑有着诸多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魅力,其中的典型特色之一就是斗拱。斗拱是我国特有的古建筑组成部分,是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的由斗形、弓形的木构件在纵横方向搭扣连接,而后在竖向又层层叠加起来的组合木构件,其外形犹如撑开的伞。我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柱饰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斗拱源自高大宫殿屋顶出檐深远的要求。早期的宫殿建筑往往采用斜撑的木柱来支撑宽大的屋檐,斜撑分别设于屋檐的前后方。而为了避免落地的斜撑受雨水侵蚀,其下支点便离开了地面,称为短斜撑,并随着审美需求逐渐被弯曲的木料替代,形成了今天斗拱的横向重要构件——翘。同时,为了增强柱顶部位支撑屋檐的强度,柱顶之上又增加了斗形木块,木块上方沿着屋檐方向叠加长方形的垫木,这些长方形的垫木因审美需要逐渐变成弓形,形成了今天斗拱纵向的重要构件——拱。

紫禁城古建筑的斗拱类型很丰富,如位于两根立柱之间的斗拱称为平身科斗拱,位于柱顶之上的斗拱为柱头科斗拱,位于建筑四个转角部位的斗拱称为角科斗拱等。斗拱的初始功能是支撑屋檐,并把屋顶的重量往下传递给柱子。其历史发展过程是由构造简单到复杂,功能由纯粹的支撑到集建筑力学、美学于一体。

紫禁城古建筑的斗拱体现了造型之美。斗拱在屋檐之下,整体排列有序,富有节奏和韵律变化,不同类型的斗拱在同一高度范围排列规则有序,由下至上尺寸统一逐渐增大,各斗拱出踩尺寸相同,斗拱外形的曲线整齐划一、弧度优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和节奏感。斗拱的造型之美还体现在均匀对称性,各个构件高度、宽度基本相同,仅在长度及外型上根据整体需要而有不同差别:一方面斗拱的正立面,其左右两侧的构件种类和数量对称布置;另一方面,斗拱侧立面,以正心枋为中心,斗拱向内外出挑的踩数相同。上述均匀、对称的布置形式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

不仅如此,斗拱在造型上还有统一协调之美。各构件截面形状统一,均为方形或者矩形;侧立面外形统一,均犹如倒立的三角形;斗拱位置统一,均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这种统一性在视觉上给人以抽象的整体之美。

不仅具有建筑之美,紫禁城斗拱运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力学智慧。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尽管这些木构件尺寸很小,但当它们组成一个斗拱整体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斗拱位于屋檐的下方,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并把该重量向下传递给额枋、柱子。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有着厚厚的泥背层,但能够被斗拱轻松承担,且斗拱不会产生破坏,可反映斗拱有很好的竖向承载能力。这种良好竖向承载能力   

斗拱的力学智慧精华在于它的抗震性能。无论是水平向还是竖向的地震波,都不会造成斗拱破坏。发生地震时,斗拱的各个构件之间互相摩擦、挤压,并产生往复运动,犹如一个运动的机构体系。从能量守恒角度讲,地震波的能量传到斗拱位置时,主要分成了2部分能量:斗拱的内能及斗拱的动能,斗拱内能即自身产生开裂破坏的根本原因,内能越大,斗拱破坏越严重。然而斗拱能量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即动能占的比例远大于自身的内能,因而斗拱在地震作用下几乎不会产生破坏。

不仅如此,地震作用下,斗拱还能产生自动恢复功能,犹如不倒翁一样,其原因在于斗拱特殊的构造特征。斗拱整体构造特点是上部体积大但构件单体截面尺寸小、下部体积小但构件单体截面尺寸大,其中截面尺寸最大的为方形的坐斗,位于斗拱的最底层。在斗拱摇摆过程中,其上部屋顶的重量迫使斗拱不断地复位,因而斗拱像不倒翁一样,不断地来回摆动。地震波结束后,斗拱又恢复到了初始位置,本身并未受到损害。

可以认为,紫禁城古建筑斗拱的运用体现了我国古建筑的力与美,是我国古代工匠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17.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对象故宫斗拱的特征。(2分)

 

18. 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下定义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

 

19. 文章语言既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又准确严密,请结合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具体分析。(4分)

 

20.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英雄”的解释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名著中的英雄形象比比皆是,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们将其称为“英雄”的原因。

《水浒传》

《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