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2课时  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2018-05-05 10:50:4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学案


12课时  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二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单位换算教学之后进行的,意在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掌握了简单的单位换算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达到熟练的程度。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

2.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方法指导: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位换算》地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 练习十二的第7题,让学生在课前测量,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比较,引出名数的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测量后的纪录中采用两种记录方式,课上学生交流是怎样改写的。

2. 练习十二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练习十二的第9题,学生完成后,指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他的比较方法。)

4. 练习十二的第10题,由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名数改写,使学生加深对名数改写必要性的知识,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

5. 练习十二的第11、12题,让学生结合有关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呈现4组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改写数据,巩固学生对改写方法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 练习十二的第7题,让学生在课前测量,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比较,引出名数的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测量后的纪录中采用两种记录方式,课上学生交流是怎样改写的。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 填上合适的数。

   25分米=___米              5角3分=___元  

    1275克=____千克           1吨5千克=____

   10.62元=___元___角___分

   5.16米=___米___分米___厘米

2. 在里填上“>”“<”或“=”。

  5.009吨5吨90千克        35分米3米20厘米    

  0.67平方米76平方分米     3元7角3.1元

  2.8平方米2平方米800平方厘米

  8米2厘米5毫米8.25米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 达标练习。

1)我能用小数表示测量的结果。

     铅笔盒长19厘米,就是(  )分米。

     这个苹果重320克,就是(  )千克。

     跑道一周长400米,就是(  )千米。

     妈妈身高163厘米,就是(   )米。

2)我会填

    1.2米=( )米( )厘米   0.06平方千米=( )公顷  

    8千克500克=( )千克    16.8米=( )米( )厘米  

    77吨300千克=( )吨     3元4角9分=(  )元

3)解答下面的题目。

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

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

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 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3. 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6、8、9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用高级单位的数去乘进率,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右移动;

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左移动。

 

 

《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一课,发现这个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始终都是一个难点,那通过这节练习课落实后,学生又会有多大的收获呢?就练习课的效果而言,每节课的要求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适时的小结提炼,帮助学生对难点部分进行再次突破。现在我就整节课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一、导入的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  我在导入的时候用的是学生的错题,这样就给学生一种很贴近的感觉,就是错题来源于身边,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就会更加注意。  

二、题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整节课中,我的练习多次出现了题组,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较中对如何进行单位的换算有了更深的理解。一般练习课想要达到巩固的效果,对比题组是不可缺少的。在这里我设计了好多类型的单位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等等。其中长度单位学生错误率不是很高,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但是面积单位这里,由于学生对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得不好,所以出现错误率高。  

三、适时的小结有利于学生能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引入到一定练习后,我都会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错题小结出下次做题分方法,这样做错的孩子能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错误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几点思考:  

1、前面的知识引导和小结都不错,但是在后面的题组呈现的时候发现学生还是集中在面积单位这里,我在想这个地方是不是可以多呈现几组,至于错的比较少的题可以适时减少。  

2、对于单名数换算成复名数之类的题,关键还是在熟练掌握进率的问题上,那既然这样,那一开始是不是可以复习一下相关的进率,也许这样会好一些。  

3、练习设计时,前面的教学节奏可以再慢一些,这样后面的教学时间就可以再均匀多了,不然感觉后面的时间就有点疏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