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 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2018-05-05 10:50: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案学案 |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二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单位换算教学之后进行的,意在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掌握了简单的单位换算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达到熟练的程度。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小数的改写。
2.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方法指导: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位换算》地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 练习十二的第7题,让学生在课前测量,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比较,引出名数的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测量后的纪录中采用两种记录方式,课上学生交流是怎样改写的。
2. 练习十二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练习十二的第9题,学生完成后,指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他的比较方法。)
4. 练习十二的第10题,由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名数改写,使学生加深对名数改写必要性的知识,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
5. 练习十二的第11、12题,让学生结合有关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呈现4组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改写数据,巩固学生对改写方法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 练习十二的第7题,让学生在课前测量,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比较,引出名数的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测量后的纪录中采用两种记录方式,课上学生交流是怎样改写的。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 填上合适的数。
2. 在里填上“>”“<”或“=”。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 达标练习。
(1)我能用小数表示测量的结果。
(2)我会填
(3)解答下面的题目。
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
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
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 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3. 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6、8、9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用高级单位的数去乘进率,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右移动;
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左移动。
《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一课,发现这个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始终都是一个难点,那通过这节练习课落实后,学生又会有多大的收获呢?就练习课的效果而言,每节课的要求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适时的小结提炼,帮助学生对难点部分进行再次突破。现在我就整节课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一、导入的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
二、题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三、适时的小结有利于学生能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
几点思考:
1、前面的知识引导和小结都不错,但是在后面的题组呈现的时候发现学生还是集中在面积单位这里,我在想这个地方是不是可以多呈现几组,至于错的比较少的题可以适时减少。
2、对于单名数换算成复名数之类的题,关键还是在熟练掌握进率的问题上,那既然这样,那一开始是不是可以复习一下相关的进率,也许这样会好一些。
3、练习设计时,前面的教学节奏可以再慢一些,这样后面的教学时间就可以再均匀多了,不然感觉后面的时间就有点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