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泥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2017-11-06 10:22:56)
标签:

教育

文化

一、问题提出

《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的原则,倡导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鼓励儿童通过操作活动去发现他们的世界。3—6岁阶段的儿童,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小肌肉发展不灵活,创作意识不强,对艺术美的理解不够,但对一些可塑性强,玩法、变化多的材料很感兴趣,其中捏彩泥便是大多数幼儿在开展活动区时的热门。彩色泥塑的制作最早可上溯到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特别是我们峰峰有着著名的磁州窑文化。与之比较的现代彩泥,无论从色彩效果还是材质特点,都存在很大的共同性,并带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彩泥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回归泥土朴质的气息中,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无形中培养出孩子别类的艺术美感。在幼儿捏泥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作品中有一定想象的成分,面对自己的成果,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进行描述。可是在颜色搭配和技能技巧上还很生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彩泥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彩泥教育活动,以彩泥教学活动为研究载体,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彩泥教学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彩泥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基本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以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

当前在早期教育中心或江南一些幼儿园,它们对泥塑、面塑、彩泥等都有一些研究。四川省宜宾市幼儿园的陈梅梅发表在《中华少年》上的《幼儿园泥塑活动兴趣激发策略探讨》中重点阐述了如何激发幼儿泥塑活动兴趣。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做的《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课题提出了泥塑在幼儿创新教育中的研究,促进幼儿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有巨大的作用。西安市碑林区东木头市幼儿园的课题《泥塑艺术走进幼儿园的实践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兴趣,结合泥塑活动的要求,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幼儿全方面发展的角度思考。2013年,刘楠楠老师发表的论文《浅谈泥塑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重点讲述了泥塑活动对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的作用。这些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便利与借鉴之处,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没有涉及幼儿的泥塑教学活动,而且对泥塑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较系统的论述,所以我园提出了《彩泥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此课题,通过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彩泥活动,创设相应的艺术创造氛围,探索适合我园的彩泥教学的方法、策略等。

三、课题界定

彩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它分别有红,黄,蓝,绿,粉,橙,紫等等多种颜色,并可以通过两两混合,创造出其他颜色的彩泥,比如红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草绿色。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彩泥的应用就是幼儿通过认识彩泥,并能够运用捏彩泥的基本方法,用搓、团、压、捏、拉等手法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造出自己喜爱的事物。

四、研究意义

开展“彩泥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可以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既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又能促进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

五、理论依据

1、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观: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个性、创造性的手段。儿童艺术教育不光是让儿童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体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体验。从彩泥活动过程来看,从开始创作到成品是一个实践的制作过程,它涉及到感性材料的加工、组织与创造,将充分发挥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幼儿在积极的活动过程中,兴趣、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关注艺术学科内容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契合;选择那些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作品,尤其让幼儿关注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赏与感受,并特别强调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倡导幼儿用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美化生活,通过对艺术的参与形成对艺术活动的热爱的态度。

3、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玩泥是孩子的天性。一团团“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是游戏?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他们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工的制作,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在兴趣和冲动中开始了创作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泥土,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用泥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

六、研究目标

1、探索小、中、大班幼儿分别掌握泥塑的技巧,使幼儿能灵活运用团、捏、压、拉、粘、卷、揉等方法大胆开展彩泥创作活动。
    2
、探索适合幼儿园幼儿特点的泥塑活动实施方法,逐步形成幼儿园特色课程。

七、研究内容

1、小、中、大班幼儿彩泥创作的活动内容的研究。例如:小班进行单色彩泥创作,如“面条、汤圆、西瓜、糖葫芦、棒棒糖”等。中班以多色彩泥贴画的形式,再现绘画作品。大班以彩泥和实物的相结合,进行创新彩泥制作。

2、小、中、大班幼儿分别掌握泥塑技巧的研究。

3、适合小、中、大班幼儿特点的泥塑活动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指南》理论知识为指导,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调查研究法:对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教师组织泥塑活动的方式方法等等,总结出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现状,分析当前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幼儿彩泥教学活动,对幼儿参与彩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探索更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幼儿更加感兴趣的形式。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79月——201710月)

1、围绕研究任务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明确实施研究后的完成时间。

2、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目标,收集有关幼儿泥塑教育信息和资料,学习有关理论。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课题,正确定位,拟定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11月—20193月)

1、幼儿彩泥塑造活动发展现状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由丁子燕负责。

2、依据课题实际实施计划,有目标的组织教学课程,由张树敏和丁子燕负责。

2017年,小班要达到的目标喜欢泥,学习简单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中班要达到的目标会用捏、搓、压等方法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如:棒棒糖、冰棍、饼干等。

大班要达到的目标掌握按压、拍打、搓、团、捏、盘泥条等多种技能方法。

2018年,小班要达到的目标认识简单的工具(小刀、剪刀、模具)及其名称并认识彩泥的多种色彩,简单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中班要达到的目标认识活动所需的常用工具(小木刀、木片、木椎、圆棒等)及其用途,并尝试使用工具表现物品的简单造型。大班要达到的目标认识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木椎、圆棒、修胚刀等)及其用途,能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表现物体的明显特征。

3、每月一次研讨活动,阶段小结汇报,针对该阶段实验效果、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进行研讨。


4、阶段性工作专题小结,中期成果整理、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4月—20196)

1、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

2、对幼儿的作品、对教师的经验总结进行收集整理,编辑。

3、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十、成员分工

陈秀利是课题研究的领头羊,是课题建设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对课题做总体构想、规划,领导整个课题的开展,监督课题实施过程,及时调控实施中的问题,改善课题。并负责阶段性总结和开题报告、研究报告;丁子燕是课题研究的先行者,承担幼儿园课题研究与常规管理工作,协助园长全面推行课题研究计划和课程计划,有策略地培训教师,客观反映幼儿园课题及课程实施情况,并负责完成《幼儿彩泥塑造活动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和教学设计集锦;张树敏是课题研究及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根据课题设计及课程目标扎实地展开研究工作,做到计划与调整相结合,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收集与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完成相关论文。

十一、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课题组成员围绕目标,收集了有关幼儿泥塑教育信息和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了开题报告准备会,完成了开题报告,成员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张平.一起玩彩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

[2]谢欣新.动手又动脑的50款趣味软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王琦.幼儿园泥塑课程的建构[J]. 学前教育,2009(12)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