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晋中,第七站,寿阳县——三代帝王师祁寯藻故里

标签:
365教育历史旅游杂谈 |
分类: 山西文旅原创 |
寿阳县
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东与阳泉、平定、昔阳山水相连,西邻太原、榆次,南接和顺,北与盂县、阳曲隔山相望,有“金三角”之称。
寿阳的由来
西晋太康年间置寿阳,因地处寿水之阳而得名,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寿阳迁大陵城(今文水县),并改名受县。隋开皇十年(590年)于寿阳故城再置受阳县,属并州。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受州于县城,受阳县属之。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后,仍属并州。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受阳为寿阳。
寿阳县古八景
寿水清波,芹泉晓月
双凤朝阳,石门禹迹
方山云雾,羊头积雪
建公蛇穴,故城返照
热门景点
一、祁寯藻故里
祁寯藻(1793—1866)字颖叔、淳浦,号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户部郎中祁韵士之子。道光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咸丰帝即位,更得重用。后自请辞官。咸丰、同治之际,密陈厘捐病民,力请罢止。论时政六事。
同治元年(1862),供职弘德殿,教同治帝读书。五年后卒。道光帝时,他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经筵讲官,为道光帝讲习经书,从侍左右,充当顾问,此为一代。咸丰帝时,他为体仁阁大学士兼任讲官,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此为二代。同治帝时,他在弘德殿为同治帝授课,朝夕纳诲启沃,此为三代。祁隽藻历经四朝,辅佐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为维护清廷的统治尽了一位贤相应尽的责任。
方山森林公园
山西省寿阳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其四面正方而得名,又因其主峰形似蝙蝠,且清嘉庆年间,方山有断碣出土,上书“神蝠”字样,为晋时遗物,因而大学士祁隽藻榜书“神蝠”大字,立石于方山,故又名“神蝠山”。总面积3580.3公顷,风景旅游区面积1125.1公顷。主峰海拔1532米,其峰顶坦地面积达到28000平方米,为北方山脉之罕见,俗称“神坪金顶”。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fxgRastiaX44xyE0cQ2vCRqIgmicqWI873s5HaCvR4OzLiaTd6WIYN56KYib53em0w4fQQ0zQkw0LzjMtqSTbvbZw/640?wx_fmt=jpeg
方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唐代皇室李通玄为避宫廷内乱隐居此山潜心研究《华严经》,著享誉中外的《华严经论》。明末文学家傅山,清代相国祁隽藻等历史名人来此拜谒、游历、盛夏避暑。方山人文自然景观奇美独特,有天然云洞、两池、六奇石、八松景、九泉十景和众多碑林寺庙。特点:山峻、林幽、石奇、泉清,风光秀美;寺塔、庙宇、楼阁、碑碣、景观瑰丽。可谓是“方山奇峰挂青松,林海波涛幕游人。”
全长15公里,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的溪流从南面沁源县的马跑泉发源,千回百转,流过长30华里的岩沟,滋润着数百顷良田,孕育了绵山数千年古老的文明。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着录的“石桐水”它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行径“舍身崖”至“抱腹岩”地段,仰望悬空栈道,犹如挂在半崖的摇篮,五龙墓诸峰如削,矗立天际,抱腹岩顶的乔松,孤傲入云,犹如狷洁的介子。这段路沿途要绕三十多个弯,跨二十多次涧,还得翻一道小小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伸入沟中的山岬酷似神话中描与的狰狞怪岩;还有如猴,如象,如鹰隼的巨石。各种奇特的山岩地貌,组成了岩沟奇异的自然风光,无丝毫人工雕琢的迹象。
普光寺
位于寿阳县西45公里处的西洛镇白道村,始建年代无考,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西耳房等,现存建筑21间,布局规整,中轴线对称,总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正殿为宋代早期建筑,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建筑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2.9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4.1米,平面近方形。进深大于面阔,这种布局尚属少见。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搭牵用四柱。内壁壁画共三层,中间一层为明代所绘,底层尚不知何时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形制和用材规范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
龙泉寺
位于寿阳县南燕竹镇孟家沟村,始建于明代,寺依山势上下叠建而起,共有8层,现有砖砌窑洞37眼,砖木结构房舍49间、古戏台一个、凌泾塔一寿阳普光寺座,总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凌泾塔位于龙泉寺之东约100米处,砖砌笔尖式,高13层,约25米。塔上嵌碑,书有“凌泾塔”,为傅山先生所题。孟家沟龙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田寺
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又称福田院。据碑文记载,金贞祐年间(1213-1217年)毁于兵火。元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占地1053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主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椽栿对前搭牵用三柱,斗拱五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
该寺坐北朝南,现存大小殿宇14间,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沿中轴对称布局,有正殿、过殿、东西配殿。 正殿建筑面积162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间宽相等,悬山顶,坡度较陡,屋脊以琉璃瓦装饰。 过殿为寺门入口,面阔三间,明代建筑。 东西配殿面阔各四间,较为罕见,根据结构特征推断为明代建筑,琉璃瓦饰屋面。正殿存碑“刀村福田寺创建正殿碑记”一通。 福田寺是有确切纪年的元代建筑,建筑物结构用材上都体现了元代建筑特点,是保存较好的元代建筑精品。
松罗院
松罗院位于寿阳县平头镇董家庄村,创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有过殿、戏台、正殿及东西配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松罗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位于县城东关街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年间曾几度重修。文昌阁采用木结构建筑,重檐三层,建造雄伟,错落有致,16通碑石环阁而立,令游人流连忘返。
龙栖湖
位于寿阳县境内南燕竹镇蔡庄村附近,是人字河的交汇点,为一处人工中型水库。湖区占地一万余亩,其中水面4000余亩,水深1~3米不等;湖心小岛卧龙岗(俗称补脑山)油松茂密,风光秀丽;湖周围滩涂地上芦苇、蒲草、毛柳、河箭等湿地植物生长茂盛,引来大量鸟类栖息繁衍,好一派秀美风光。游人到此,或湖边垂钓,或湖上泛舟,或岛上休憩……好不惬意。
朝阳阁
朝阳阁坐落于寿阳县城城东南,日出即照,故名。朝阳阁初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清代三度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2005年修复。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把朝阳阁当作寿阳的象征并赋予许多美好的神话,是传说中老寿星宴请众神仙的宝地,现被今人视为象征寿阳历史精粹、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同时,朝阳阁也是寿阳著名的景点之一。
位于寿阳县城平头镇山底村,距县城约30公里,海拔1717米,是县域内最高的山峰。植被覆盖70%以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传说中老寿星得道成仙的地方。2007年寿阳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寿星文化之乡”的称号。鹿泉山由大大小小数个山头组成,绵延起伏数十里,钟灵毓秀,苍梧青松翠柏,交相辉映成林。站在鹿泉山的最高峰,极目远眺,薄雾缭绕,层峦叠嶂。耳边山风呼啸,松涛阵阵。春日里,山花摇曳,姹紫嫣红。
位于寿阳县城北,是山西“红色旅游”线上的一处景区。纪念馆占地2205平方米,前面大厅塑有烈士雕像,两侧陈列室为烈士参加革命工作的照片、影印件以及实物,厅前屏障有烈士的生平简介。大厅之后是尹灵芝的墓葬,直径3米、周回18米,墓葬四周有100余米长的墓廊和2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上书“尹灵芝烈士之墓”。
寿阳美食
寿阳茶食是状如酥皮月饼的包馅点心,色泽金黄,味醇香甜,馅厚不腻,是节庆之时,用以待客或馈赠亲友之佳品,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阳油柿子色泽焦黄,中心开花,形如柿子,外酥内软,香甜可口,是用寿阳小米熬制的糖稀与面和好,捏成柿状,用油炸熟,为寿阳独有的风味名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阳豆腐干,山西省寿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寿阳豆腐干块形较平整,外观褐红,内显金黄,口感坚实,组织细腻有韧劲,无豆腥味,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寿阳豆腐干”采用当地产优质大青豆制成。所用原料寿阳大青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
本文整理自山西玩乐,西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