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教师威信的形成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开始只在某一方面(某一学科)具有威信,以后逐步发展到各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等)享有威信。开始只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中威信很高,然后逐渐发展到全体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中享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大致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思想威信。每个教师的世界观、知识水平、品德表现以及对每一事物的态度,都无时无刻不在对大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威信,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识威信
对教师来说。学识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具有一种科学赋予的特殊力量。那么他在学生中便产生了影响力。
三、品德威信。教师品德是调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的品德条件主要指他们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于教师职业来说就是师德。品德可以决定一个教师的行为的倾向,好的品德能够使大学生产生敬重感,并形成一种感染力、影响力。
四、情感威信。一个教师如果对他的学生既当老师,又做朋友,爱生如子,平等相待,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学生就会产生信赖感。如果教师对学生怀着真挚的情感,为人谦逊,态度和蔼,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在有了信赖感和亲切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教师的威信相应就提高了。
教师的威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教师组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个学生心目中享有威信的教师来上课,全班同学会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课前急不可待,课中学习认真;而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的教师来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没劲”,无精打采,课堂上注意力分散,表现出厌烦,心中想的不是如何配合老师上好课,而是如何“对付”老师,“应付”这节课。可见教师威信是多么重要。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呢?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1、亲近感
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依恋性的情感。只有教师放下架子,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们同甘共苦,师生之间的情感才可能息息相通,心理相融,学生心灵的大门才可能向教师敞开。
2、理解感
这是师生之间的“忘年交“而带来的喜悦体验。师爱的理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要求有特殊的敏感,善于观察学生们的特点、志向和需要,懂得什么东西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3、期望感
这是一种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有暗含期待的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较之同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之情更为宽阔而深厚,这往往会激起学生向上进取的力量。实践证明,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希望某一学生进步,这个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期望的那样有所进步,这就是教师“期待心理”的魅力。所以,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不仅影响教师威信的形成,它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要有渊博的知识
有的教师可能由于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课讲得特别好,使学生很佩服,一下子就把威信建立起来了。所以,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必须努力钻研业务,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爱好和兴趣,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有的教师对教学十分认真,提出“熟课要当生课备,生课要变熟课讲”,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教师只要把课上好,教学方法灵活,讲课有趣,教学效果好,学生就会充分依赖教师。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讲究教育方法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讲究方法,尊重信任学生,虚怀若谷,以理服人,讲究分寸、耐心、豁达,避免冲突,这样才会受学生欢迎。反之,教师不讲究教育方法,动辄发火、训斥、体罚学生,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及至造成对立情绪,这样就会使教师失去威信。所以,教师必须讲究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艺术。
四、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已,勇于自我批评
有的教师说到做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反之,教师说一个样,做一个样,或者对学生严,对自己宽,学生就会不服气,自然也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另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也并非圣贤,在教学中难免有失误,这时教师应勇于自我批评,敢于自我否定,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而且会取得学生的谅解,提高自己的威信。有位教师误把“那么”的“么”字写成了“末”字,下课后一位学生悄悄地提醒他写错了,再上课教师就改正了,并告诉学生这个错是某某同学指出的,向这位同学表示感谢,这位教师的做法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誉。做教师的千万不要只顾面子,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事,保持谦逊的作风。
五、注重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
有的教师不讲卫生、懒散、不修边幅、衣冠不整、对人粗暴、遇事敷衍等,都会影响其威信的形成。
教师的威信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继续保持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钻研业务,对工作认真负责,那么威信就可在学生中长存;如果业务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思想上松松垮垮,建立起来的威信也容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