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9-02-17 17:49:34)分类: 班级日记 |
一、用好“班级日记”,督促学生自律
“班级日记”所反映的问题,针对性强、准确性高,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许多学生都很认真地倾听,受到表扬时,心里却乐开了花;受到批评时学生就会对照反思,以后不断改正。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重视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改正自己的不足,起到了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
二、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
“班级日记”所反映的问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问题,以主题班会为载体,每个人都找得到话题,既能从自己和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又能找到缺点和不足。如班上同学出现迷恋上网打游戏的现象后,在对学生上网吧的原因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班主任可将主题班会的内容确定为: “他为什么会迷恋上网打游戏”。要求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探究原因; “我们该怎样帮助他”。要求学生从帮助迷恋者的角度去分析应该采用什 么样的方式,才能使他们克服不足,重新回到教室学习文化知识; “假如我是某某的班主任”。要求学生从班主任老师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分析,给班主任出谋划策; “我是怎样帮助某某的”。要求学生谈谈帮助他人的具体做法; “某某进步了”或“某某没有进步”。在学生对迷恋上网吧者观察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后进行。这样,既帮助了该生,也警示了其他学生,还打开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
三、通过“班级日记”,实现“象征性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笛卡儿、肯尼迪共同提出了“象征性管理者”的说法,“在具有强烈文化的环境中,管理者通过支持和塑造文化进行领导。我们曾把这些人之为象征性的管理者”“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思考文化的价值观、英雄人物和仪式。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由于日常工作的起伏而引起的价值观冲突之上。”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成为有魅力的象征性管理者。班主任的魅力并不在于事事操心,件件插手,而是一个亲切和蔼的象征性形象,很多时候是一个遥控器。通过班干部和值日班长写作“班级日记”的活动,能促使班干部管理运作机制的形成,班干部可以通过管理体制调节,形成班级自主运行模式。如果需要班主任干预的话,要尽量以指导调节的方式为主,在指导中教学生如何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一批班干部,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班主任都能以象征性的影响力感染每一位学生。
四、根据“班级日记”,达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动
作为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其中大部分要通过班主任这个“中介”来完成。多数情况下,班主任也是凭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印象来回答家长。很多时候班主任对家长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生在校真实情况的完全反映。班上有了班级日记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它并结合自己平时对某一学生的了解比较真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使得家长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
五、班级日记的实施与管理
叶圣陶老先生就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班主任管理班级就是心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而构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日记”形式,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何让班级里每个成员都在这个社会里扮演好角色?如何加强班级管理,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真正使自己从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对于“班级日记”可实行“值日班长制”和“值日小组长制”相结合的做法,“班级日记”主要由“班级事务”“表扬栏”“批评栏”“值日心得与体会”四个栏目组成。“班级事务”一栏要求真实地记下班内学生当天的学习、思想、卫生状况等;“表扬栏”“批评栏”要把当天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或存在问题客观公正地记载下来;“值日心得与体会”一栏值日生可以把值日过程中的感想写下来,可以针对班级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把自己发现到的班级问题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班级日记共设两本,采用争岗和轮值两种方式来分别记载。一本由参加竞选的班干部轮流记载。另一本则由学生推选出的每周表现突出的五名学生轮流记载。第二天利用晨会课时间分别进行宣读,带领全体学生针对所记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辨别是非,然后利用班会以“一周一统计,一月一表彰”的形式进行总结并予以奖励,能激发了值日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