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轴承游隙与轴承装配后的间隙问题

标签:
刘安广轴承行情 |
今天,刘安广来和大家聊聊关于轴承游隙与轴承装配后的间隙问题。
基本定义:
轴承游隙----成品轴承出厂所测得的零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间隙;
轴承装配后的间隙-------轴承被安装后的实际间隙。
两者即是关联的要素,但又不是同一概念。但在轴承应用的很多场合下,容易被误解,而影响轴承装配后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影响因素:
(一)轴承游隙:这是已完全标准化的轴承技术参数。尽管国际、国内有些标准上的同一轴承标准取值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厂家制造的依据,也是使用者对照标准判定所购轴承合格与否的依据。同一规格型号同一游隙等级的轴承,其游隙应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不因制造者的不同而不同。
(二)轴承装配后的间隙:对其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轴与轴承内径、壳体孔与轴承外径的实际配合。因轴承内外径装配的特殊配合要求(内径基孔制、外径基轴制),一般都会减小装配后的轴承的实际间隙。
2)壳体孔、轴的制作精度误差。往往这是使用者不愿认同,但的确又是不可忽略的,而且又是从轴承本身难以分析的重要因素。
3)装配的间隙调整:因主机性能或特点要求,装配过程中间隙调整是一理论和经验的集合点。因为既要考虑满足主机性能,又要考虑机械运动的热膨胀,只能具体工作场合具体对待,不可一概而论。
4)装配的间隙测量:这是在很多简单的机械装配过程中被忽略的重要步骤。一般应在冷态下,应测量记录装配后的轴的径向、轴向间隙,这更接近实际工作间隙。
5)对于实际运行间隙的选择是正确使用轴承十分重要的一环,对某个具体机械应坚持积累数据,找出其规律,做出最佳选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