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2018-03-29 16:27:20)
课题组成员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已近半年,在校领导的支持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2017年上半年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下阶段小结: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3月,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体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小学语文教育》杂志中 “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有关文章,做到学有笔记。
4月—6月课题组成员采取自学方式,主要学习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教育新理念》、《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青年教师》杂志上的文章。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几点尝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
二、大胆实验,勇于改革。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半个月集体活动一次。
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专家讲座、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
3月份,讨论研究制定课题组计划,实验教师制定个人的计划。
4月份,集体备课上研究课。听
5月份,开展听实验教师随堂课的活动。
6月份,组织观看专家教学录象课。观看之后座谈,每人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7月份,集体备课上研究课并写出个人总结和课题组总结。
三、课题研究进度
我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敢问”;第二阶段“会问”;第三阶段“善问”。
1.2017年3月——5月,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使学生从不会问,不敢问到敢问;教师从一问一答逐步到放开手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2.2017年6月,主要研究如何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问。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问到点子上,提高质疑能力。
3.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问卷调查。
四、取得成绩
1.教师方面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变得民主了,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能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了;教师能注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了;教师能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提问了,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了。
2.学生方面
学生课堂上敢问了,少部分学生课后遇到困难也会追着老师提问了,同学间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近一半的学生也会相互争论,相互探讨了。部分学生有时能提出点有价值的问题了。
五、存在问题
在开展研究课活动时,发现实验教师的方法有时过于死板,面对学生“生成性问题”考虑不充分,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六、展望今后
下学期我们按照课题计划开展研究活动。2017年9月——11月,继续开展培养学生“会问”,12月——1月开展引导学生“善问”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