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018-01-01 21:43:24)
标签:

笔记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遍,网络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形成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该坚持怎样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   方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生活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冲击也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通过怎样的方法与途径,利用网络抓住机遇,进而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时效性以及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接受者的主动化使得参与网络的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主体进而成为思想传播主体。因此,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质,宣传网络伦理观调动信息接受者的责任感,从而达到规范其信息传播行为的目的。 
   (二)层次性原则 
   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既要受到社会网民的思想影响,又受到校园网中大学师生网民的影响。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网络中教育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进行分层次的教育。在校园网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适度的公开化、组织化,理论性和政治性可以明显一点。而在互联网中,就要创造出隐形的、潜移默化的舆论环境和势头来影响大学生群体。 
(三)渗透性原则 
   在互联网环境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理论性较强的高调言论越来越没有市场,甚至会直接引起抵触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网络语言环境中去,信息只有先被接受,才能影响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融入到网络事件中去,去发现人们的关注点,及时有效的进行思想上的影响教育。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 
   (一)互联网平台上的方法途径 
   1、建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高校、政府等有关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专家队伍,经常性的关注网络热点事件,掌握网络舆论导向,并积极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去,传播积极的思想。这个队伍的组成人员要有信息监控能力,在千变万化、参差不齐的信息中及时发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危害的不良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达到“防”的最佳效果;对那些科学合理、思想高尚,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推动作用的信息,要及时的予以推广。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 

  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吸引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认同主流思想观念的网民来进行思想交流,针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地”。互联网上开设的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网站,形式上要生动活泼、让人喜闻乐见,要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必须要抛弃生硬的说教方式,使得网站真正能够吸引人、教化人。另外,有条件的网站还可以不定期的举办线下的交流或实践活动,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高校除建立相应的网站外,还可以组织相应的网络协会,开设网络论坛,将高校学生工作者吸纳到会员队伍中来。同时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深入班级Q群,掌握学生思想关注,并用隐形的语言形式对群内思想交流进行引导,针对棘手的问题,可以由辅导员提交至网站或者论坛进行讨论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就形成了以辅导员为连接点的网状交流体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3、与普通网站论坛合作,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战线 
   网络热点事件的发源地往往是大众参与度较高的论坛和网站,相应的思想交流和讨论在这些网站上也激烈,例如天涯、猫扑、人人网、腾讯QQ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队伍应经常到这些网站参与讨论,甚至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出头与这些网站合作,针对当下的热点事件建立讨论专题,让有关专家学者在这样的平台上与广大网民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探讨,以影响信息接受者的方式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 历史论文发表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