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实施
(2018-05-21 13:52: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发展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实施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因而也就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在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切实把握课文的特点;其次要关注学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二、目标落实要贯穿始终
“写在前头,忘在脑后”,这是不少教师对待教学目标态度的现实写照。实际上,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活动总的走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灵魂,以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精心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如哪那一个教学过程完成哪那个目标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三、灵活扎实达成目标
关注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许多教学细节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让课堂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教学目标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实又灵活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质疑有时就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而这个问题又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个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有处理课堂的应变能力。
课后看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发现落实不到位的目标,查看目标是过高,还是不符合本班学生情况,做好调整,以便今后再出现类似情况。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底到高,由散到整的过程,螺旋攀升的过程。只要教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落实好每个教学目标,不断反思查找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能有效实施每一节课,那你就是最成功的那一位。
如何确定小学语文课文的重难点
其次,特定的写作环境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特定的写作环境常常决定作品特定的表现方式和用语。也蕴含了作者最深刻的感情。在这类课文中,写作环境和背景就成了理解课文内容的契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年级:【要求认识多字,学习作文,难点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问题,重点回答问题】
四年级:【要求学习作文,写作文,难点把课文理解,重点作文,阅读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