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首章本义详解及译文
(2019-07-13 19:35:37)
标签:
文化教育历史 |
分类: 中庸 |
【原文】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 上天赋予万物以属性,而统御万物属性的则是“道”,而学道而行之就是儒教教义的基本宗旨。天道统御万物,万物一刻也脱离不了道,凡是可脱离的就不属于道的范畴。因此循道而行的君子必须怀着警惕谨慎的态度窥察天道未来隐匿的演进方向,必须怀着惶恐畏惧的态度明辨天道当前微小的发展变化。切勿因不知戒慎而使失道之行由隐匿逐渐显现,亦勿因不知恐惧而使失道之行由微小变得显著,所以循道而行的君子即使在独处之时也要对天道保持戒慎恐惧的态度。
* 一个人在喜怒哀乐等情感未表现出来时,他的本性是居中不偏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出来而能合于节度,那么他的行为是谐和有度的。居中不偏是天下万物所共有的本性,而谐和有度则是天下万物共同循道而行的行为。天下万物共同循道而行以臻于居中不偏与谐和有度的境界,那么天地星辰自然就各得其位,万物也自然能生成化育了。
【注释】
1. 天与道实一体之两面,二者都是最高级别的存在,而“性”则是其派生之物。
2. 上天赋予万物以属性、禀性,而“道”则是上天的法则、总规律。因此“道”统御“性”的发展演化与日常当行,而非“道”遵循“性”之自然而随性行之也。故此处“率”,同帅,统御也,而非遵循之意。
3. 天道统御宇宙万物,无一物之漏,无一时之离。大至日月星辰,小至一草一木,万物无遗。上至盘古开天,下至千秋万代,亘古不弃。故天道者,普世之法则也。儒教者,普世之宗教也。
4. 睹者,远处、未来者也,指天道未来隐匿的演进方向。闻者,近处、当前者也,指天道当前微小的发展变化。
5. “莫见乎隐”是“戒慎乎其所不睹”的反面警语,而“莫显乎微”则是“恐惧乎其所不闻”的反面警语,前后二对句也。
6. 中者,内在本性的居中不偏也。和者,外在行为的谐和有度也。
7. 大本者,万物所共有的本性也。达道者,万物共同循道而行的行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