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禽:《风雨鸡鸣》徐悲鸿名作

(2020-03-09 16:21:16)
标签:

文化

http://www.readers365.com/minghua/01/PICS/541.jpg
徐悲鸿《风雨鸡鸣》赏析


     《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名作,纸本设色,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题诗出自《诗经郑风》,诗的大意是:凄风凉雨阴沉沉的天,鸡叫声声盼黎明,见到我的亲人了,怎不叫我喜在心?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大师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借用“ 风雨鸡鸣”的诗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画的背景为昏暗的漫漫长空,用淡淡的墨色,渲染出风雨交加的场面,看后心情压抑,甚至令人窒息。而一只冠红似火的大雄鸡,不畏艰险,立于峻峭的巨石之上,挺胸仰望天空长鸣。作者借此发泄胸中的忧愤之情,渴望黎明的到来,期盼黑暗过后,与亲人团聚。嶙峋的山石旁,是一丛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表现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慨。
    此画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教化功能极强,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公民,激励着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奋斗不息。它是一幅不朽的旷世杰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风雨鸡鸣》的仿作,也不乏精品。我市已故画家王虔忱(1904--1988)的仿品,就很精到。主题内容与原作基本一致,但处理手法有所改变,使画作有了新的含义。
    王虔忱仿徐悲鸿的《风雨鸡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1/94ee8fa9f1184a649220d856f8da273f.png是怀古和赞美新生活的佳作,尺幅与原作相当,纸本设色,作于一九八四年,是王老的晚年作品。落款为“风雨鸡鸣,甲子冬月,八十一叟虔忱。”王老一生既风光又坎坷,更有回忆的内容和必要。这一仿古作品,表达了他怀旧的情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出生于富贵之家,是以后接受良好教育,见多识广的前提。他早年曾在广州黄埔军校学武,毕业后被国民党升为金板一星的“少将军阶”,曾为傅作义的部下,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他文武兼修,但命运对他并不公平,成家后生活并不美满,前三段婚姻十分短暂,子女有的夭折,有的病残。文革期间,由于自己的出身和身世的问题,他和家人皆受摧残。青壮年时期,他满怀革命豪情,虽然投身的组织有别,但始终保持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十年动乱时期,他忍气吞声,唾面自干,尽管如此,但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晚年,用《风雨鸡鸣》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追忆往事,恰如其分。

    王老的《风雨鸡鸣》,在画面背景上,未营造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紧张气氛,让人忘却了风雨飘摇的年代,而是大面积的留白,显然是有意而为之。这样,我们可以联想到雨过天晴后蔚蓝的天空,甚至还有美丽的彩虹。雄鸡站在山石之上,引颈长鸣,发出的是欢快的音符。头冠、腿脚刻画的细致入微,前胸及大腿部的羽毛,大胆地运用了墨块来表现,雄鸡显得肥硕而矫健,是兼工带写的翎毛杰作。山石旁仍是几株墨竹,竹干粗壮,似乎用了徐悲鸿画竹的特定技法(徐用刷子画竹干),浓淡墨处理得当,青翠欲滴,俨然是风雨过后的姿态,越发显得精神抖擞。落款书法风格与原作神韵极似,结体疏朗大方,锋芒内敛,乍见平常,实则回味无穷。
    此画的格调与原作已大相径庭,因为时代不同了。王老晚年是幸福的,政府给老人落实了政策,加入了政协组织,有了参政议政机会。他老来得子,儿孙满堂;又广收门徒,桃李满天下。无疑,他迎来了最后的创作高峰。
   《风雨鸡鸣》简要的概括了虔忱老人的一生。他童年极其幸福,衣食无忧;少年得志,仕途顺畅。虽然中年遭遇生活和政治的双重打击,但是并未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晚年的他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曙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盛世局面,老人盼望已久,怎不心生感慨!挥起画笔,一幅《风雨鸡鸣》跃然纸上,抒发了作者一生悲喜参半的复杂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