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温广义先生二三事
(2017-10-17 19:56:14)
标签:
师恩难忘 |
分类: 人物故事 |
我是1981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幸就教于温广义先生,耳濡了,目染了先生的学识,人品和古典的师道风范。
系里当时教授副教授没几个,能赶上教授级的给上课那是很荣幸的事。“教授”可不像现在是轻飘飘、大众化的称谓,那可是学科的领军人物,是学问的象征,“教授”意味着已经站在了学科高峰。不是谁都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的,系里很多老师,白发苍苍也只是讲师,可见晋升教授难度有多大,要求有多高。
温先生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大三了。到了大三,新鲜劲早已经过了,也都知道怎样听课,明白怎样过关,开始油了,滑了,该混的也开始混了,该玩的也开始玩了,该爱的也开始爱了。但是,当听说温教授给我们上宋词这门课,还真是有些期盼,有些激动。
不仅仅因为温先生是教授(那时还是副教授),还因为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杨孝春老师就是温先生的研究生,杨孝春老师给我们上两汉,一副儒者形象,讲课严谨,一丝不苟,逻辑性非常强。学生如此,导师肯定更高。
刚开始,温先生有些严肃,不苟言笑,让人觉得不怒自威。那时的学生,骨子里对老师都是尊敬甚至是恭敬的,对温先生更是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听课,像一群听话的小学生。
其实,温先生还是挺风趣,挺幽默,挺和蔼的一个人。记得第一次课,当我们怀着期盼,注目着老先生缓缓地走上讲台,等待他语出精彩,言谈高论的时候,先生并没马上开始讲课,而是给我们讲他去集宁搞讲座遇到的可搏一笑的事。
按惯例,学生在哪里实习系里都要派一两位老师给当地教师搞个讲座,80级学生在集宁实习,所以,系里就派温先生去给当地教师搞一个讲座。没想到,当地听说来了一个教授开讲座,都想一睹教授风采,因为人太多,没办法,只能安排到最大的礼堂,还卖了票,过道,窗户上都是人。
我知道他们都想看看教授长什么样。先生语调缓慢,面无表情地说。我就站起来,走到主席台边上,说,看看吧,面部神经有点痉挛。先生用手指了指自己右脸。我们看出来了,先生的右脸有点僵硬,讲话时嘴角有点抽搐。
温先生的调侃让我们一下子放松下来,就这样认识了温先生。
温先生毕竟岁数有些大,讲课时语调缓慢,无法激情澎湃,无法慷慨激昂,虽然讲授内容非常精当,有见地,但两节连上的大课,听课过程中难免走神,难免打不起精神。温先生明白自己的短板,他会用特有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他最常用的办法是讲着讲着突然跳到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语调并没有发生变化,内容却不一样了,等你回过神来,准备仔细听时,先生微微一笑,又开始讲讲义中的内容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先生讲着讲着,突然背转过身,面对黑板,不说话了,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非常静,看着先生,这时,先生突然转过身,说:
高加林啊还是太功利了。
我们看见先生貌似认真实则调侃的表情,一下子都笑了。
先生虽然惯于调节课堂气氛,但是,在课堂上绝不讲作家作品的花边轶事,野史传闻。先生是非常严谨的学者,特别注重考据,对每一个字词进行分析,一定要做到有确切的出处,除了教材上的引证之外,还会说出自己的意见,让我们见识了先生学识的渊博,考证的详细,做学问的认真。
两节课上下来对于先生来说是很耗费精力的,然而先生很少选择坐着上课,因为他知道他讲课语速慢,缺少激情,再坐在那里,学生更要走神了。温先生每次课都会做到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观察,认真调动,希望能够讲出最好的教学效果。先生的认真负责的精神,传道受业的态度让我们感动。我宋词这门课成绩应当是最好的,最主要的是先生培养了我们对宋词的兴趣,还有研习宋词需要的方法。
我喜欢模仿一些老师讲课时的语调,但是我从不模仿温先生,觉得这样有些不敬,但是,先生讲课时的语调还有神态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每当想起先生,他背诵宋词时的神态就会浮现在眼前。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先生讲辛弃疾《摸鱼儿》,对辛弃疾惜春、怨椿、寻春分析得那样深入细致,辛弃疾的思想完全凸显出来了,你永远也不会忘记。
现在,先生不在了,可是师恩永在,师风永在,师德永在,不是挂在檐间蛛网上春天的碎片,而是挂在心底。
说起春天,温先生有说不完的话题,我记得先生曾经问我们,主楼后面的碧桃花每年春天什么时候开?
学校主楼也就是文史楼,后面有一小片园林,其中最多的是碧桃树,每年春天开出绚烂的缤纷的桃花。面对温先生的问题,我们还真没人答得上来,没人注意过桃花什么时候开。
你们可以留意一下,这里的碧桃花每年都会在四月十三号左右开,你们要学会观察生活。
自从温先生说过之后,我和妻子每年都会观察碧桃花开放的时间,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主楼后面的碧桃花会在四月十三号左右开,一般不会差一两天,温先生的观察是准确的。而且我们发现,赤峰的碧桃花也基本是在四月十三号左右开放,说明赤峰和呼市的气温相差不大。不过,通过近几年的观察,碧桃花开放的时间一直在提前,去年提前了一个星期,今年提前了将近十天,不知是不是气候变暖的过程在加快?
温先生最后一次课,被学生的一个举动感动得几乎落泪。温先生上课都是自带水杯,先生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了一个水杯,里面是泡好的茶水。我们看见先生有些感动,嘴角,甚至右边的脸都在抽搐,厚厚的眼镜后面似乎有点泪光,他抚摸了一下杯子,端起来,又放下,似乎在平静一下情绪。我们以为先生大概要表达谢意时,没想到先生幽了我们一默。
这里面是不是下了蒙汗药,我喝完之后,你们说倒也倒也,于是我就倒了。
先生微笑着为我们上完最后一次课,他一直带着微笑,在讲课过程中,他几次端起茶杯,慢慢地啜饮一口,很享受的样子。镜片后的目光看不出一丝威严,完全透着慈祥,看着我们,看着我们。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想起先生就会想起先生慈祥的目光,就会想起先生的风范,“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先生配得上这句话,配得上这样的人。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师道,什么是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