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袅袅兰心
袅袅兰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47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2019-06-09 15:44:12)
标签:

杂谈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进一步整合,为顺利进入中学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全面提高教学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抓好总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特拟订以下复习计划。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
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几何形体知识。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难点:
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
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准确的进行计算。
五、复习关键: 牢固掌握“双基”,并能灵活运用,提升能力,梳理知识架构,强化自主学习的方法。
六、复习方法:
分阶段复习
系统复习,24课时左右。
专题复习,12课时左右。
综合检测,查漏补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复习主要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进行。
七、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4课时左右 (4月8日到4月30日)
数和数的运算(7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练习题集中处理课本上习题和同步练习配套习题。
、数的认识
、基本运算、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一)
、数的运算(二) 解决问题
、综合练习
、式与方程
、比和比例
、第5、6课时综合练习
图形与几何(5课时左右)
本节重点内容放在掌握图形特征以及辨析,计算公式推导和运用上。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平面图形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  立体图形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概率与统计(1课时左右) 这节重点放在几种统计方法的区别以及这部分知识的运用上。
数学思考 综合与实践(2课时左右) 本节重点寻找规律和解决问题上。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训练(12课时左右)(5月1日到 6月10日)
重点放在知识的梳理上,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每部分知识点的架构,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点完成《总复习》的配套练习以及穿插完成黄冈试卷。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一)专题一:数的认识(3课时)
、整数
、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
(二)专题二:数的运算(2课时)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
、分数四则运算
专题三:式与方程(1课时)
专题四:常见的量(1课时)
专题五:比和比例(1课时)
专题六:探索规律(1课时)
易错集锦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专题七:图形的认识(1课时)
专题八:测量(1课时)
专题九:图形的运动(1课时)
专题十:图形与位置(1课时)
易错集锦(1课时)
第三部分 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专题十一:统计(1课时)
专题十二:可能性(1课时)
(三)易错集锦(1课时)
第四部分 综合与实践。 (5课时)
专题十三:综合与实践
、整数、小数的解决问题(1课时)
、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1课时)
、比和比例的解决问题(1课时)
、抓住不变量解题(1课时)
易错集锦(1课时)
第五部分  专题达标检测(13个)
   根据学生平时训练情况,穿插留作作业,并集中进行评讲。综合练习和评讲,及时查漏补缺。
第六部分  小学毕业综合测试题(4+4套)
完成总复习中习题以及黄冈试卷中配套习题。
八、复习中的注意点: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思维导图逐章节过关。
注重“双基”训练,夯实知识功底。
以教材为本,扣紧大纲,根据个别学生情况可以适度拔高。
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5、力求作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九、总复习复习措施:
1、板块知识梳理,思维导图要逐部分内容落实,先自主整理,再集中评讲。
2、在复习分块章节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理顺关系。
3、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内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努力提高中等生。
5、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对于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题时读清、读透。
7、在复习当中,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与学生进行反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