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微课教学设计

(2019-07-11 22:11:01)

武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研究课教学课例设计

姓名

任佳

单位

武安市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15031057047

课题名称

七年级生物识图作答题解题策略研究

课例题目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年级及学科

七年级生物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三部分组成,其中心脏是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动力器官,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讲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和特点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识别图形等综合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对于血液循环有关的识图作答题总是出现图形不会分析;知识运用能力差等现象,因此本节课我通过自主学习、模型展示、学生讲解、习题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正确识别图形,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知识。

三、教学设计:

(一)情境

教师展示谜语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任务,学生结合课时练“自主探究”问题阅读教材,学习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自主预习,初步了解心脏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探究新知

1. 心脏的位置、大小、形态

   学友提出问题,师傅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展示心脏图片,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心脏结构。讨论结束,派小组代表结合模型分析并讲解心脏的基本结构。其他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加深知识的印象,掌握心脏结构知识

学生通过对心脏模型观察、分析及讲解,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3.血液循环系统

    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自学讨论,提出质疑,教师动画演示血液循环途径,解答学生疑惑,最后学生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途径、特点、作用等知识。

(三)出示图题,检测反馈

教师出示血液循环相关的识图作答题,学生首先复习背诵相关知识;其次分析图形,标记出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名称以及四个腔所连的四个血管,分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起点终点以及血液成分变化等知识;再结合题意和图形,分析讨论,解答习题,最后归纳总结识图作答题的解题策略。

(四)课堂小结

学生师友互助,归纳总结本节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积累识图作答题解题策略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

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方面的知识,为识图打下基础。

2.通过图片初识、模型展示、动画演示、学生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识图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总结出识图作答题解题方法的教学策略,并应用在课堂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一、教师出示识图作答题,学生结合图形,认真审题,据图回答问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微课教学设计(一)下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4代表        ,与4相连的血管是         

2.血液由射出,流经、至的循环途径叫        。血液成分变化是由        血变成        血。

3.肺炎病人,医生采取上肢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药物到达患处经心脏     次。

 

师:这道题考察哪方面知识点?请同学们复习回顾相关知识。

(学生结合图形明确考察范围是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知识,复习回顾相关知识。)

师: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图片?

生:这幅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心脏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有四个腔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学生做题前,先分析图形,图文结合,答题正确率会更高。)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不错,还有补充吗?

(对于读不懂图形的同学,通过学生代表的解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图形知识。)

生:心脏有四个腔,两个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四个腔连着四个血管,分别是:左心房连着肺静脉,左心室连着主动脉,右心房连着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右心室连着肺动脉。

师:补充的很全面!分析图形后,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大屏幕上的识图作答题,时间五分钟,现在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识图作答题。)

师:完成的同学举手。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给出答案,并分析解题思路

生:好的。

师: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第一道题?

生:我来,第一道题考察的是心脏的各个结构以及相应的位置,以及所连着的血管,心脏有四个腔。4号指的是左心房,连着肺静脉。

师:同学们,有异议吗?

生:老师,我认为4号左心室,心脏有四个腔,上边的都是心房,下边的为心室,图片与我们实际物体方向相反,所以4号是左心室,所连血管是主动脉

师:回答的很棒!说说你的解题策略?

生:我们在做识图作答题时,不仅要从题目中提取信息,还要将问题与图形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给出问题的答案。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棒!希望我们都能向这位同学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道题,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我觉得答案是:体循环,血液成分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师:同学们,他回答的正确吗?

生:正确。

师:好,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这道题考察的是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从左心室出发,到达右心室的是体循环,体循环途径我们身体各个组织器官时会进行物质交换,将营养物质和氧气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代谢废物交换到血液中,所以经过体循环,血液就会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我们在做识图作答题时,不仅要掌握图形上的基本知识,还要联系到与图形相关的外延知识。这样才能确保答案正确!

师:第三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哦,谁来分析一下?

生:我来,肺炎病人,医生采取上肢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药物到达患处经心脏2次。首先,医生静脉注射药物走的是体循环,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房室瓣打开,血液瞬间进入右心室;由右心室出发,途径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虽然到达肺,但只是气体交换,不是肺的营养血供),然后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房室瓣打开,血液瞬间进入左心室,这是第一次进入心脏,从左心室出发,动脉血随着体循环再次穿过心脏,到达肺部,将药物送给肺部,所以药物到达患处,一共经过两次心脏。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图,将药物所走的路程再次标记下,相信大家就都理解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血液循环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深入理解。)

师:做完习题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类识图题的解题方法吧,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在做这类图题时,首先要识别图形,结合图形回答问题。然后要认真审题,从题目获取有用的信息,有的题很简单,在你们阅读完题目后就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有的题需要你们掌握与图形知识相关的外延知识,才能得答案。有的问题题干很长,需要我们提取关键词来分析解答,做完后,我们还要认真检查,才能确保无误。

师:总结的非常棒!我们拍手鼓励一下!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识图作答题的解题策略?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做识图作答题时第一步应该先识别图形,掌握图形的基本信息。

师:恩,不错!还有吗?

生:通过本节课习题检测,我知道了在做识图作答题时,除了掌握图形的基本信息外,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外延知识。

生:我还知道了在做识图作答题时,要认真审题,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带着关键词去分析图形,寻找答案。

师:大家说的都很棒!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寻找关键词、分析题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识图作答题的解题策略。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在本节生物课教学中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并没有进行枯燥的文字解说,而是通过展示心脏结构模型,动画演示血液循环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问题、筛选出关键词,整合信息,解决问题

而不是通过以往经验照搬相似图题来盲目做题。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学生对识图题的作答情况上来看,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是:第一,学生对于心脏和血液循环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准确标记出图片上各个信息。第二,怎样让学生系统地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而不是只提取片面的信息。图形的有效识别以及问题中关键词的提取与整合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与本课题继续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改进、总结和反复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让课题研究的成果适合我校学生,并继续研究,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