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18-03-03 15:59:53)
标签:
教育 |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于课余,因此我的研究目标是1.使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2.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不断总结方法,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本班语文的教学质量。3.探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以后的实践。
二、研究进展情况
从研究开始,我采用了多层抽样调查法,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进而摸清了关涉学生阅读素质的阅读动机、内通选择、方式方法以及书源、环境等情况,对在中小学如何开展阅读活动提出了建议。我还多次向我校有经验的老教师讨教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上公开课、比赛课、阅读示范课等方法,不断尝试。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2)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不同年级推荐学生爱读的阅读材料,如《少年月刊》、《小说月报》、《同步作文》这些书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本学期我每天专门留有1小时时间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去图书室借书,我下班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1、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笔记评比"、"讲故事比赛" “谈谈读后感”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手空因素小。因此,我指导了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渠道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渠道。
(2)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3)
书名——
页数——
作者——
好词佳句
我的感想
6、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称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1)
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速度,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脑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4)训练“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三、阶段性成果
1、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型范围和选取的标准和理由看。
(1)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名著和报刊杂志。明显地看出学生在选择读物时时漫无目的的,缺少必要的指导。
(2)同学们在选取课外阅读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益于学习。
(3)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只有少部分听从父母老师的指导。
2、从他们的阅读目的来看。
学生能够较好的把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也有学生把课外阅读当做一种随便看看的消遣方式,只有少数的学生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
3、从他们阅读的时间来看。
他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安排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下。
4、从他们的阅读环境来看。
这包括影响他们阅读的人、家里、学校以及他们对自己课外阅读的态度,还有他们逛书店的情况。
5、从他们对待书店的态度来看。
超过半数的学生有时逛逛书店或者很少逛书店,能经常逛书店的学生很少。
6、从他们的阅读方法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的是通读的方法,偶尔摘录和写读书笔记,坚持常写读书笔记寥寥无几。
7、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支持角度来看。
(1)大多数赞同学生看课外书,但在孩子读书方面的投入较少。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读物时,主要选择学习资料或者作文书。
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与困惑
在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我校地处农村,文化底蕴较差,读书氛围较为淡薄,家长的课外阅读意识不够强。
2、农村学校课外书籍储存量少、图书种类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图书价格高,购买途径茫然;农村家庭的经济能力有限,购买力差。因此,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捐书、献书,筹措资金购买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充实图书量,丰富图书种类,是本课题活动开展的关键。
五、后阶段的研究设想
课题实验不能搞花架子,应是确确实实地做研究,应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幅良药,结合前阶段实验情况,下阶段我的主要做法是:
1、继续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重点做好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推荐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课外读物。
2、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阅读效率。①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②读后指导。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③读书笔记的指导,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3、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定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4、举办各种交流、展示会。定期在本班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期中前举办读书手抄报比赛,期末前举办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建立学生“阅读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资料袋取好听的名字,如“阅读拾趣”等。袋里可存放作文、日记、读后感、摘录的优美词句等。
5、课题实验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