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奶蜜盐》经典句段摘录

分类: 读书心得 |
http://s4/mw690/006Xalztzy7ga30WujN93&690
在我们国家,有不少家庭把充足的物质给予当作父母尽责的一个标志;而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却很少用心去关照。
人类学家发现,一些被遗弃的孩子、不被疼爱的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他们的神情就跟在正常家庭里成长、得到家长疼爱的孩子不一样。在这些缺爱孩子的表情里,隐约能够看到某些晦暗、忧愁,甚至是怨恨与惊恐。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总是“满足在前,引导在后。”而这个“引导”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强加观点,更不是说教,而是要父母尝试低下身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学会自我判断与选择,学会表达个人的见解,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并不是一个人拥有高学历、高能力就一定会做父母,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为人父母应有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越多,孩子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就越多。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的核心东西不是教导出来的,而是在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陪伴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去做的。那些由他人代替的陪伴,虽然也是一种陪伴,但是孩子无法通过这种陪伴得到本能需求的满足,也无法产生那种自然而然的幸福感。
我们爱孩子,这个爱应该是具体的、可见的,其中最重要一点的就是要跟孩子生活在一起,让孩子每天都能够听到父母的声音、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早上醒过来的时候不孤单、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害怕,在父母爱的陪伴下成长。
人的成长有它基本的规律——只要一个家庭一切都是正常的,这个孩子最后也一定是正常的。
我们不尊重身体最直接的感受,所以渐渐变得含蓄、沉默、克制,也变得不容易快乐了。
快乐需要那么多道理吗?也许当快乐需要那么多道理的时候,它就不是真正的快乐了。
一个孩子容易犯错,不是因为父母给的爱太多了,而是因为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父母最常犯的错有两种,一种是父母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坚持原则;另一种是父母有时候对孩子的需求无条件地满足,有时候则狂躁或粗暴地拒绝孩子。最常见的,父母在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怎么要求都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则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行。喜怒无常,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这是父母千万要杜绝的。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出发点,我们所有的成长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对父母而言,保护孩子在童年时不遭受伤害,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培养一个健康良善的孩子,就是在培育一个更为美好的国家!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什么?是去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色去设计,而应该以欣赏者的态度去欣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父母用“爱”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囚徒”。
每个生命都自有它的成长规律,一个人长得太快,也就意味着老得更快,他就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弹性跟热情。
其实,孩子非常懂事,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一种推动力。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
“爱的优越感”,它是从父母的爱里面产生出来的,是父母的欣赏、鼓励、保护、成全所激发出来的正能量,它深植于孩子心底,是能够惠及孩子一生的力量。
那些很晚才意识到鼓励的意义的父母,就需要更有耐心,一直坚持多鼓励、少打击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重新对你产生信任。
在孩子需要帮助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他鼓励、信任,孩子就会幸福一生。
一个人是要通过不断重复地犯错才能够获得成长的。
有时候父母过于急切,对孩子过于苛刻,反而很容易忽视孩子身上最好的品质。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甚至对其不要太过看重,想办法化劣势为优势,就像将自卑转化为自嘲那样,从而让孩子保持心理的健康。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光靠勤奋是不行的。
应试教育的可怕之处在于:孩子不是真正为了获得能力、达到目标而学习,而是为了过关而学习的。
古人除了闻鸡起舞,他们还会日落而息,所以当他们闻鸡起舞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
对孩子的期许与要求越明确,他的人生发展就可能越单一,越受限于父母的有限经验。
现在的孩子出现过早地成人化,其实跟他们看这些不适于他们看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本应有很多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比如去锻炼身体,比如去交朋友,而不应该像老人一样,只是待在家里看电视,过着“老年式”生活。
父亲不缺席,男孩才能更像男孩,女孩才能更像女孩。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父母要有权威,如果父母没有权威,所有的教育都是无效的;家庭要有共识,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要尽可能避免各种混乱的干扰,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不至于混乱。
你播下的首先应该是善种,这样才能最终结出爱的果实来。
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
虽然身体的劳作可以被机械甚至人工智能代替,但强健身体所拥有的活力、快乐与智慧却是无法由别的任何因素替代的。
要让孩子知道他有不为坏人保守秘密的权利。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父母一定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意识:我们既要把我们工作的不易告诉孩子,也要通过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去鼓励孩子,让他能够正视现实,正视自己的家庭存在的各种困难,这对激发他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其实是极为重要的。
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自生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然和劳动密不可分。
对父母而言,掌控住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失控,在孩子犯错时不狂怒,不轻易选择体罚,特别是重罚,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一种保护。
1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使一个孩子再次恢复内心平衡。
能够制怒,学会自我疗伤,意识到要用别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愤怒,标志着父性母性的成熟。
用未来的眼光看孩子,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