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
(2018-05-14 12:57: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科教学 |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
(目标设定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达到?无疑,学生必须掌握阅读方法。而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正是在这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二、阅读品析,归纳方法。
1、适当过渡,明晰思路。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需解决阅读哪些方面的内容?(字词、句子、中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本节阅读理解课的引子。本节课,师生需通过交流,归纳、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从何入手?则必须事先让学生明确阅读时应解决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目标。)
2、存疑解问,深层感悟。
(1) 学生初读文章《煮书》,自悟文章大意。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交流,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学生有次序地大胆地提出问题。
注: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动笔圈画。
(3)学生再读文章,深入思考,自主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问。
(4)交流汇报。
师生能够按照预设的顺序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否总结出方法,并正确运用方法,这相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扎实有效地去读、去思、去悟,才能归纳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3、回味过程,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回味阅读过程,归纳阅读基本方法。适时板书。
三、自读自悟,运用方法。
1、学生自主学文。
学生能够沿用归纳出的方法,自主学习一篇文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动笔圈画,做到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自主释疑。并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回读,再次品味。
2、交流
师生围绕“字词、句子、中心”进行有效的交流,旨在把握自学所得,领悟方法。这样学生获得更深层的感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阅读兴趣。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复习教案设计|
四、总结拓展,学以致用。
1、交流总结。
2、课后作业。
板书:
初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