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动脑筋
(2018-05-03 17:32:37)分类: 教学教案 |
课 |
10 称象 |
单元课时 |
|
|||||||||||||||||||
主备教师 |
|
复备教师 |
|
|||||||||||||||||||
教学目标 |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
|||||||||||||||||||||
教材分析 |
重点
|
|||||||||||||||||||||
难点 |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
|||||||||||||||||||||
教 |
三疑三探 |
|||||||||||||||||||||
学 |
自学、合作、探究 |
|||||||||||||||||||||
教具学具 |
幻灯片,生字卡片 |
|||||||||||||||||||||
教学过程 |
||||||||||||||||||||||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称东西吗?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预设: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称象? )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这头象长得怎么样? 为了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官员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学生回答大象长得样子时,结合理解“一堵墙”的意思。 比较句子:“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 学生先一步一步地说,再完整地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为什么曹操听了点头微笑?从哪个词看出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年仅七岁的曹冲为什么会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
||||||||||||||||||||||
板书 设计 |
称象
直摇头
官员们
砍树造秤
宰象
|
|||||||||||||||||||||
课 |
10、狮子和兔子 |
单元课时 |
|
||||||||||||||||||||
主备教师 |
|
复备教师 |
|
||||||||||||||||||||
教学目标 |
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恼羞成怒、筋疲力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
||||||||||||||||||||||
教材分析 |
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
|||||||||||||||||||||
难点 |
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
||||||||||||||||||||||
教 |
三疑三探 |
||||||||||||||||||||||
学 |
自学、合作、探究 |
||||||||||||||||||||||
教具学具 |
幻灯片,生字卡片 |
||||||||||||||||||||||
教学过程 |
|||||||||||||||||||||||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童话王国去认识两只小动物。分别出示狮子、兔子图,贴上,板书题目,齐读课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再读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 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怎么做的 兔子这样做,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名介绍。找一找:哪些字词是描写狮子的样子? 有一个成语“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问别人) 你们认为兔子的笑是怎样的笑?(善意的笑,宽容的笑) 兔子这样做是为了让狮子明白,虽然他的力气很大,但遇到问题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得认真动脑筋,想有效的办法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清楚。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7分钟) 1、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2、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
|||||||||||||||||||||||
板书 设计 |
狮子和兔子 筋疲力尽 赶不走 恼羞成怒 (解决问题——动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