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倍的认识例3教学反思

(2017-10-24 13:12:41)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现在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让学生爱学、乐学,变兴趣为动力,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为2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他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建立起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不足之处:

1、 在学习目标方面,我设定的是“我能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的目标作用不大,并不能够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本节课的具体方向,应在学习目标中提出“应用乘法来计算”,剑有所指的提出目标。
    2、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指出一个圆代表八元时,并没有及时进行追问为什么,在汇报中对学生的引导方面也缺乏经验,并且三小组汇报结束后,没有总结三小组汇报的共同点,这些都影响到小组汇报的效果。

    改进之处:

要进一步研究教材,教师用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做到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把握精准,教学时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多听课,多学习,观察经验丰富的老师是怎样进行自学交流这一环节的,及时归纳总结运用到课堂上,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