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练习课教学反思

(2017-09-25 08:43:28)
标签:

教育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编排有较多的同学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中低年级数学概念课,所以把这一课上扎实需要多琢磨。分米和毫米一课重点是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通过这一课的练习,同学都能比划出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大部分同学也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局部同学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如黑板地长度3( ),在认识厘米和米时,也曾有类似题:硬币的厚度2( ),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同学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和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同学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战略。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如下几点:
一、导入要明确
      本节课地开始,先提出一米等于多少分米?一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这几个相邻地长度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地,并且让学生分别比划出一米、一分米、一毫米有多长、复习长度 概念, 为本节练习课做准备。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二、学要“实”
       因为本节课实际操作知识比较多,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往往让同学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掌握的因素。但课堂教学要扎实必需是同学“练得实”,注意操作方法地准确性非常重要,注意学生出现错误操作时及时指导,正确指引,能够正确表达出侧量物体地单位长度。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同学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同学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协助同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了重点,使同学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掌握。全课结束后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让同学自身梳理了所学重点内容。
       不足之处:。书上的练习一题在课堂上灵活解决,训练过程中力求扎实,但由于时间还是紧张,在个别题目的反馈时显得有点匆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