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漫漫需留白

(2018-06-04 23:56:26)
标签:

杂谈

分类: Ⅱ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http://s1/large/006X1HM5zy7l0q5eyfC70

       关于“留白”,《晋书》曾有记载,东晋时期,朝中叛乱,太尉庚亮无奈逃出京都,欲联合陶侃征讨叛军。而见过之后,陶侃见庚亮风流儒雅,颇有好感,便即邀他一同吃饭。酒过三巡,席间气氛逐渐融洽。这时上来一盘薤头,庚亮吃的时候顺手留下薤头根部的薤白。见此,陶侃便问他:“为什么要留下薤白呢?”庚亮答曰:“(留薤头之根)还可以种。”陶侃由此便对庚亮大加赞赏。这便是“留白”的典故。
       而陶侃又为何仅因庚亮留薤白之根便对他如此赞赏?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庚亮懂得人生留白之智——为人不求太满,处事留有余地。
       写书需留白,读者才能意犹未尽;作画要留白,观者才可浮想联翩。而泰戈尔也曾说过:“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留白”之道不单单适用于写书、绘画与作乐,更应同庚亮那般自如运用于漫漫人生之中。
       人生漫漫,需替自己留点白。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于日趋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之中,能深切感知自身的唯有自己,而最易迷失的也只有自我。无尽的欲望总是催促着我们去奋力抓取所谓的幸福与成功,即便只身一人时,内心也难以得到片刻的休憩,依然在盘算着人,计划着事,顾着过去,望着未来,却一直忽视了当下,无视了独处。无论你以哪种方式独处,听歌、看书、爬山、跑步,你都可以充分享受那点空白,百分之百地和自己在一起,将思想的重心完整地收回到自己身上。于寂寞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孤独中,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因而,人生如此漫漫,需替自己留点空白期,容自己驻足片刻,如旁观者一般,耐心地谛视自我,耐心地审视自己的得失,承受生命之重,感悟生活之有滋有味。
        人生漫漫,需给他人留块白。朋友是在彼此信任、相互吸引且熟知对方优缺点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感情。正是因为彼此信任,才会靠得越来越近,以至于对方的不足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被放大,蒙蔽了我们的内心,遗漏了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滋生出疲倦,甚至厌倦。这时,彼此间的“留白”就显得尤为重要。再亲密、再无话不说的朋友,也会有各自的那份隐私。不是因为彼此不再信任,不是关系出现了裂痕,而是每个人不论与他人有怎样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以个人的形式存在的,都需要私人领地,需要个人空间。而移除朋友之间的空白,只会使得双方在相处过程中都喘不过气,最后落得做不成朋友的结局。家人之间也是如此,适当留白,给家人一些个人时间与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这也许就是最适宜、最美的距离。
       人生漫漫,需为生命留片白。“留白”一词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就是,“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在《生活的艺术》中,林先生就谈论了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品茗、如何养花等各种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留白”。关于“留白”,古人也有话可说:“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古人的“无为”观,实际上也正是目前大部分国人在追求的生活留白哲学。然而不论享受生活艺术,还是尊崇“无为”,都需一方留白之园,用以安放身心,安顿精神。而这方留白之园,不在别处,正在此处——一颗淡看得失、风雨不惊的心。
      人生漫漫,“留白”是当中的智慧,也是其中的境界,更是我们应追求的人生态度。替自己、给他人、为生命留下该有的空白吧,你才会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才能感悟那份从容淡定、爱人悦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