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论语》同行

(2017-11-28 01:19:40)
标签:

杂谈

分类: Ⅰ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孔子,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辑成儒家经典《论语》。虽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但其中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各个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还是对现代社会,乃至对这个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人不断地品读和研究《论语》,但想弄懂和读透它,绝非易事。此刻,我想记录下《论语》带给我的启迪和感想。

孔子的主要学术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但对于“仁”的定义,孔子并非给一个全面而死板的定义,而只是对“仁”的表象和应用提出了他的看法。在《论语》中,孔子对几个弟子提出的关于“仁”的问题,给出了皆不相同的回答。首位提出关于“仁”的问题的弟子自然是颜渊,而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听后,问其目。孔子告诉他:“要想达到这类境地,那就要对那些不符合礼的事物,你只要不看、不听、不说、不动,就可以了”。其次对“仁”思想疑惑的弟子就是仲弓。仲弓问老师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会客如同去宾客,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严肃认真)。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朝廷要没有怨恨,在家里也要没有怨恨。”仲弓,即冉雍,虽平民出生,但孔子认为他拥有领袖的气质。在孔子为政思想的指引下,冉雍为官一直将民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为百姓服务,也使百姓“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得以实现。不得不说,孔子的仁政思想千年之后依旧有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而孔子对子贡问仁的回答,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先把做事情的本领学好,在这个社会要想有所贡献,有所作为,务必先结交主流社会各种贤达的人,与这些人做朋友,只有这样做好了各个方面的筹备,才能达到仁的境地。孔子之所以对“仁”的解释多种多样,分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是和他主张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有关。但孔子对“仁”解释的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成自己的自觉,二是广交朋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且付诸行动。

固然,《论语》主要反映的是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但在《论语》中他还提出了“礼”这一大思想。但“礼”具体指的是什么?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为了和谐而和谐,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在春秋时期,“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而我认为此处的“礼”既指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人们遵循礼,即道德规范,而建成和谐社会,何乐而不为?“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生活准则,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育起了重要作用,但跟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它却愈来愈成为约束人们思想、行动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论语》中的思想以及其他古代思想理论,我们得承认存在一些糟粕,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糟粕,而一起否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并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

而《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对“孝”的论述与看法。在《论语·为政篇》中,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而当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只是说了一句:“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特别为父母的疾病担忧,而其他方面不必过多担忧就能称得上为“孝”了嘛?还不够。在孔子看来,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能认为这就是孝吗?这个诘问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在因生活不顺而心情烦躁时不经意地向父母亲人发泄心中愤懑?甚至因一些小事情小摩擦而朝父母长辈发脾气?生活中难免会有些起起落落、磕磕碰碰,这些挫折、打击以及不顺都不可避免地会让我们产生不良情绪。虽然无法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更好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温和悦色地面对父母以及身边的人。不论在外受到多大的委屈,心里有多么愤愤不平,在进家门前,都请脱去满是负能量的外衣,以温和的心态和父母相处。他们不知你日夜的疲惫烦恼,只知尽自己所有去关心你、爱你。温和之色,是尽孝的必修课程,需要我们终身修炼。

在我看来,《论语》给我的最大的益处,便是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这让处在现代的我们仍然受益匪浅,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孔子的许多言行让我们不是很理解,但他所论述与主张的思想以及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却仍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之叹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