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工作室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文化建设为研究内容,在南陵县教育局“三名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日常自主研习,集中合作研修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班主任的人文素养,激发班主任的内驱力和创造力,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塑造一批乐学、创新、阳光、自信的班主任队伍,以点带面,构建学习型和研究型组织。
二、培养目标
1.构建学习型和研究型组织,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2.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三年实践积累我县班主任工作的经典案例,拟汇编《永远学做班主任》帮助班主任老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三、工作室的思路及制度
1.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系列主题学习研讨活动;制定工作室制度;建设工作室微信群及博客。
2.确定培养方式,即学习,交流,反思,实践,总结。在自我规划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如主题沙龙、名师讲坛、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读书交流等形式,共同关注班主任工作中凸显的实际问题,研讨实践中的困惑,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增长,初步形成自己的带班风格,成为班主任中的领军人物,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3.制定学习制度。自学和交流相结合,引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运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提升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要求工作室成员每学年阅读2本教育或教学管理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2篇,并在博客上交流。
4.建立集体研讨制度。工作室将积极创造和提供教学研讨及实践的合作机会,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高质量的引领。
5.建立成果交流制度。工作室将确定班主任工作研究相关课题,每一个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在工作室研究范围的子领域内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每学年撰写二篇高质量的教学随笔、带班故事,在工作室博客上交流。
6.建立总结考评制度。每年对学员的学习研修进行阶段性考评,从履行职责、完成目标和成长业绩三方面进行考核,实现打分制。考核结果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给予表扬并推广其研究成果。
年度考核评价量表(总分:10分)
四、工作室的任务及研究方向
1.工作室将以“引领、带动、辐射、研讨”为宗旨,以“怎样成长为智慧型班主任”、“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题班会以及讲座,以期影响更多的班主任共同成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工作室进一步推进“精读一本理论书籍”的活动,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素养;依仗课题研究活动,探讨班主任管理艺术途径,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2.工作室相关工作分工
姓 |
所在学校 |
工作分工 |
|
陈 |
城东实验学校 |
课题研究、活动组织、简报编辑 |
|
陈云霞 |
籍山镇中心小学 |
工作室秘书、课题研究、博客管理 |
|
尤梅玲 |
许镇镇希望完小 |
课题研究、活动组织、检查读书笔记 |
|
丁才华 |
烟墩镇中心小学 |
课题研究、活动组织 |
|
许 |
工山镇中心小学 |
课题研究、活动组织 |
|
何为群 |
家发镇中心小学 |
课题研究、活动组织 |
|
汪 |
惠民中学 |
课题研究、活动组织、 |
|
陈丽华 |
籍山镇中心小学 |
计划拟定、活动召集、人员管理、工作总结 |
|
五、工作室的进展步骤与时间
1.准备阶段(2017、7——2017、9)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选定工作室培养对象,并了解工作室成员情况,指导和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启动阶段(2017、9——2017、10)制订工作室方案,召开工作室成员第一次例会。
3.实施阶段(2017、10——2020、2)本工作室将深入课堂,与学员共同探讨研究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组织学员进行主题教研、课堂实例研讨,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指导学员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等。并通过“精读一本理论书籍”的活动,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素养;依仗课题研究活动,探讨班主任管理艺术途径,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4.总结阶段(2020、2——2020、6)总结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效,验收学员们的成果,展示工作室三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