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收获与不足——关于语文教学

(2017-12-30 13:32:02)
标签:

初二语文

黎子婷

人文学院

分类: 三元里中学
我的收获与不足
——关于语文教学
三元里中学  语文  黎子婷  人文学院
在语文教学方面,支教前期主要就是听课学习。按照指导老师的授课计划及进度安排,预习新课、备课。在适应期过渡之后,我根据实际教学进度,主动向指导老师提出请求尝试上课。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完成了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第12课唐诗《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第21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课文的多课时授课任务,并督促学生完成了相关的巩固练习。本学期语文教研及期中考前的备考课程,我也有所准备和参与。总的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亲身体验了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下课的全过程,完整地讲完了几篇课文。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严重的不足。
第一,上课过程中严重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讲授的连贯性以及讲授过程中与同学们的眼神交流。用多媒体上课有利有弊,有利于活跃课堂、使之生动,却不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的价值,降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存在感。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神交流,教师可获取大量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关于eye-contact,也就是眼神交流,很明显,我做的不够好。
第二,教学时任务性太强。“上完”一堂课与“上好”一堂课,其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上完”一堂课,单纯就是在拉教学进度,整个课完全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有两个任务——听课、做笔记,极少有动脑思考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这就是我的课堂,值得深思。“上好”一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及其认知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上完”一堂课与“上好”一堂课,所导致的是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上好”一堂课,上一堂好课,这正是我努力转变的方向。
第三,缺乏课堂应变思维。我记得是《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我在讲课过程中,把白天的景和傍晚的意境讲反了,课件上显示的是正确的,而我讲解的时候竟讲错了。顿时就觉得下不来台,尴尬得不知怎么挽救。经一事,长一智。随机应变,正是目前我亟须学习和培养的能力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