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和家长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影响

(2017-10-17 21:30:10)

教师和家长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影响

2017年小学道德与法制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潘景柱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间十天的的学习时间已接近尾声。在这十天的学习交流中感受颇多,希望以后还有这种机会能和各位专家和同仁再次交流,同时也欢迎各位能去我的家乡大唐名相“魏征”故里晋州指导工作。下面把我经过这段学习的一些理解做一个汇报,希望专家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人们把“太阳底下最神圣、最辉煌的事业”这一桂冠送给我们教师,那我们就应该不辜负这一称号。无论是个人才学上,还是道德修养上,因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我们事业的赞美,更多的是对我们人格内涵的一种期盼,也就是向我们提出了从事道德教育的老师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教师本身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的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教师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

这里我们姑且不谈才学问题,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道德教育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去做。在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以后,感受颇深,其中孙民孙校长他从一个一线老师的层面给我们剖析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一位教师的德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的老师应该有大海般深厚的爱、高山般有力的的支持、草原般宽广的胸怀、森林般幽静的安抚。简单概括就是爱、鼓励、宽容。学生犯错了不能一味的指责,教导学生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去做,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理解道德层面上的道理,明白自己应该去怎么做,同时作为教师更要以身例行,做出表率。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大教育家马卡连柯则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对教师的道德修养阐述的更为明白到位:“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和吩咐孩子们的时候,材质行了教育孩子的工作。其实你们的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在教养这他们。你们穿什么样的已付,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么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们都有着很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些许变化,孩子们都能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能影响到孩子,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毋庸置疑,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了,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学生。从一方面看,部分教师本身具有特殊性,以为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员,难免个别老师会把一些社会上的陋习带入学校,比如:在学校穿带一些太具个性的服饰、饰品;女老师会画很浓重的妆;在校园里吸烟还乱扔烟头;在校园内不分场合的大声喧哗等等。而学生是有着天然的“向师性”,老师的部分言行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间就影响到了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见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个体的感化、影响具有多么深刻和长远。这些就决定了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深的道德修养及良好的品行。

我个人觉得道德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法制教师自己的教育,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和全社会人民参与的一项长远的教育。是一门需要社会沉淀的一门教育,也是一门对于社会和家庭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

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准则,必须依靠教师本身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的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个人觉得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要应该让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教师自身的理论人格。教师道德理论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需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战胜那些错误的、不合乎教师的道德行为。同时也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包括学校的相关领导对教师自身进行一些必要的道德修养教育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批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在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要难过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促进教师个人进步党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推动力,是解决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由于教师工作繁重、艰辛,难免会有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但老师要积极对待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向生活在身边的表现突出的教师学习。再有就是要让老师感受发掘工作当中的幸福,从而减少一些负面情绪。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朝气蓬勃、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学生,学生一天天的进步、成长,从中感受我们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这岂不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所独有的幸福和快乐吗!

 学校也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可以通过贯彻强化,使道德规范在内化到教师的行为之中,同时建立学生监督机制,让学生也参与到对教师道德行为中来,让师生共同监督共同进步。

在道德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能予以公平的对待,让学生得到同等的关爱。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你爱他,他也懂得去爱你。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爱就越多。关爱学生,也就是关爱自己;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在具备极强的职业道德的同时,要热爱学生,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学生。

另一个影响道德教育的方面是家庭,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存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其永远的教师。因为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家庭教育它是一种生活式的教育,它不像是学校教育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它是通过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实现的。家庭生活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通过对家长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地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教育。而且由于长时间的影响和反复的实践练习,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教育一旦形成其影响便很难消失,将伴随人的一生。同时怀特根据系统理论从家庭凝聚力、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这三个方面的结构及其与道德观念影响源的关系,揭示了家庭影响个体道德内化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都存在对教育认知误区,家长都普遍认为孩子上学以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行为都和老师的教育有关,而忽略了家长是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对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视体现在日常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家长是否能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事关学生道德素质的质量,关乎学生的成才之路是否走得久远。一定要打破只有学校具有教育责任的误区,家庭的道德教育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环节。

总之,学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对于健康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现如今的道德教育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从自身做起,不要让自己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要让孩子在自己标准的道德行为的感染下,逐步形成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人,从而真正的提高孩子都道德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