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案例
(2018-03-05 18:48:36)
标签:
教育 |
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
武安市活水乡陈家坪小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
教学背景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格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几十、几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开火车:
200×4=
60×4=
800×4=
600×7=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每天的口算练习是上数学课的必有的环节,今天的口算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昨天的内容,以便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容易接受今天的知识。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蜡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列出算式:12×3=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2×3表示3个12是多少?
a.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师:(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生1:因为12×3表示3个12是多少?所以我把12+12+12=36
生2:我把12分成10和3,先让10×3=30、然后让2×3=6、最后30+6=36。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生3: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先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生4: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一行摆一捆,零2根,摆3行,就是36根。
师: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生:生1和生4的方法不太好,如果遇到较大的数,这样算起来比较麻烦。生2的方法较好。
b.探索算法
师:同学们,12乘3除了可以口算和摆小棒以外,我们还可以列竖式计算。谁愿意来黑板上试算一下。
(请两位同学进行试算,其它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试算。学生算完以后,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他们的计算过程)
生1:我是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等于6,把6写到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1和3相乘等于3,把3写到十位上。所以12乘3等于36.
师:为什么1和3相乘的积要写到十位上呢?
生2:因为1代表10,10乘3等于30,所以3要写到十位上。
c.介绍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12在乘法中叫什么吗?
生:12叫做因数,3也叫因数,36是他们的积。
师总结: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d.挑其它的学生说算法。
师:同学们,你们会算了吗?谁愿意再来算一道题呢?
2.用竖式计算124×2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法。
3、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
2×8=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到竖式的优化性。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两、三位数的算法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学的有目标,有激情,老师教的轻松,课堂气氛愉悦,效果比较好。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第60页做一做
14×2=
423×2=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2.列式计算
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转化成计算能力的提高。
四、课后小结: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