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18-01-02 14:33:03)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甘泉县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
本课题于2017年3月申报,同年6月被批准为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017年6月顺利开题。从申报至今,课题组深入研究、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概述如下:
一、进一步梳理研究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对诵读做出了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课题组在开题后,进一步研究思考,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来梳理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一)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诵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及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不断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诵读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诵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师德水平,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二、进一步调整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进一步凝炼了研究目标,使课题研究更为聚焦。研究目标调整如下:
1.深化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形成诵读教学的模式。
2.转变学生诵读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能力,使学生想读、会读、愿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诵读学习的主人,获取终身诵读的兴趣与能力。
3.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技术素养,锤炼教师新基本功。
(二)在修正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研究内容,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开展诵读经典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2.进行课堂教学诵读实践案例分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
4.及时撰写论文及反思。
三、进一步优化研究思路
基于调整后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课题组进一步优化了研究思路,使研究方法更科学。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科学方法,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在诵读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和评价。了解学生喜欢的诵读方式,找准诵读课堂的切入点,从而推动研究和实施的有效性。
(二)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学习理论、诵读教学等前沿信息和实践现状,吸取成功经验,并通过文献综述,理解和不断总结。
(三)行动研究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营造更加宽阔的学习诵读的天地,从“理解诵读——分析诵读”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诵读学习中,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既培养了兴趣,又教给了方法,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拓展诵读,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反思、归纳提炼、在探究中有反思,在实践中有创新,要真行动、真思考,从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从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切近处进行教育设计,努力使自己总结出来的研究成果真实、鲜活、可行、有效。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立足课堂,精心指导诵读,强化诵读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课题组教师以学生的诵读教学为主,首先保证了学生诵读的时间,去掉了那些繁琐的分析,留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其次,教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去理解。结果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2.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对学生诵读的精心指导。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诵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3.在诵读训练中,我们注意变换形式,使学生诵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如个别诵读、齐声诵读、分组诵读、对比诵读、分角色诵读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激起了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
(二)走出课堂,扩展诵读视野,重视诵读评价
五、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1.课题主持人一年来取得的教科研成果
2017年3月获得甘泉县教师课堂大赛一等奖,11月在延安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中学组教学能手;2017年6月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要关注朗读的有效性》获一等奖并刊登;在2017年全县优秀教学论文、课件评比中多次获奖,同年被评为甘泉县人民满意教师。
2.通过研究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课题确定后,学校大力支持,课题主持人组织了全校性的“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诵读比赛和“诵读经典美文,争做博学少年”美文诵读活动,每个班级都积极参与,课题组教师认真指导。比赛中,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他们以优美的声音为大家诵读了名家们脍炙人口的传世美文。各参赛班级的表演精彩纷呈,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诵读活动的开展给爱好诵读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修养,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查阅大量资料,阅读跟课题有关的专业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开设课题研讨课,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就中学语文诵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学生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重要的是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加强情感体验。教师在日常诵读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六、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诵读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七、课题研究的后期设想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内容,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及课题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活动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等,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堂诵读形式。
3.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的力度。
4.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语文诵读课例的研究,用心归纳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经验,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成果。
以上是本课题研究以来的阶段性总结,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将认真反思、不断实践,争取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让中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017.12